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稳,则社会安,基础牢。如何维护农村的稳定,成为检验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尺。
组织网络健全,基层稳定才有可能
仔细梳理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不难发现,很多是事前不能及时掌握情况,事中不能及时化解,事后被动应付,致使矛盾升级。以我所居住的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为例,我们区环绕徐州市区,辖20个镇、8个办事处、1个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4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特殊,社情复杂,以往每年区、镇两级干部都投入了大量精力抓稳定,干部精力经常透支。
经过调查后,我们注意从源头上治理,抓问题的关键,在户与户间、行政村内部、行政村之间建立起了一个化解矛盾的组织网络,各类矛盾都有化解的责任主体,比较成功地做到了源头预防、预警在前,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譬如,我们专门建立了“十户调解员”制度,在村或社区以十户为单位,推选一名威信高、办事公道、热心调解的同志担任调解员,主要职责是向十户宣传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调解细小的纠纷和及时反馈重大纠纷信息。目前全区共有村级调解员12920人,大量的细小纠纷在这一范围内被化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问题发生的数量和问题升级。
化解疑难问题,基层稳定才能持久
在化解矛盾、解决群众诉求的过程中,要做到关心群众,学会换位思考,带着感情细致入微地去做工作,合理合法解决问题,把群众上访看做是一种信任,把解决诉求作为一种责任。
如何处理好上访老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各级政府。我们区近年来坚持做好上访老户的转化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通过领导包案、带案下访,化解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特别是一些信访老户的转变,带动一方风气的好转,使一些想通过上访捞好处的群众转变了观念,一门心思致富。何桥镇苗庄村王某是该镇的上访老户,有时稍微触动其利益就会寻求上访解决。去年,村里评选低保户的时候,由于他没有被评上,对村组干部的意见很大,多次到镇、区、市上访。
今年初,在镇领导干部下访活动中,镇党委书记李桂华多次到其家中做工作,邀请其参加村组干部会议,会上通过双方的讨论,打消其疑虑,接着又让其作为村民低保复核小组的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到低保的复核工作中来,通过一套流程下来,他思想和行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里修路时,他带头捐款,王某又来到镇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一事例充分说明,基层稳定的关键,在于老百姓利益的保护,老百姓的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得到公正处理了,基层稳定就能持久了。
民主制度健全了,基层稳定才有保障
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还有干群之间存在矛盾、村务不公开等原因。个别村干部存有私心杂念、办事不公、不廉洁,交织着个人恩怨,家族派性,容易产生矛盾。另外,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具体、不明了,农民对村级账务产生疑点。
随着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参政议政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村务政务的透明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就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铜山区以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标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基层自治组织健全规范,“四民主”、“两公开”得到全面落实。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入手,解决基层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同样也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铜山区一直把为民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实惠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来抓。全区新农合综合参加率达到100%,最低筹资标准已提高到150元/人,全区镇卫生院已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实现了农村适龄村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累计投入财政支农资金4.88亿元,建成环境整治达标示范村41个,新建农村公路56公里,建设小型桥梁90座,修建、改造危桥60座,农村改厕5万户,完成11.38万农民饮水安全工程,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7万人;实施“关爱工程”,新改建敬老院7所,新增床位400张。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和2360元。民生的改善,成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稳定剂。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政法委书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