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

    革命历史题材戏剧是革命历史教育的极好教材,尤其对年轻一代更为重要

    作者:薛若琳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10版)

        我在最近举行的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中,观看了国家京剧院的《江姐》和湖南省湘剧院的《李贞还乡》两出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戏曲剧目,感触很深。革命历史题材戏剧是革命历史教育的极好教材,尤其是对于“80后”、“90后”年轻一代更为重要。京剧《江姐》中,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威胁,她坚定地说:“一死有何难,到处是青山!”“为党的事业献出生命是我的自豪!”京剧《江姐》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胸怀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富于革命追求的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的典型形象。

        湘剧《李贞还乡》反映建国初期,将军李贞回湖南老家浏阳,本想看看乡亲、做些农活、拉拉家常。但是,她遇到了前夫古老三。当年,古老三对李贞追求进步不理解,对她拳打脚踢,并且写了休书。李贞无家可归,被迫投身革命。她一直认为古老三是个落后分子,反对自己儿时的伙伴、共产党员秀姐与古老三结婚。但是,当李贞知道大革命时,李贞率众农友攻打敌人时不幸流产,鲜血直流,昏死过去,是古老三在炮火中救了她。李贞对古老三有了新的认识,自告奋勇地做了秀姐和古老三的主婚人。这出戏呈现方式是一场现在、一场过去的交替进行,画面错落有致。舞台上硕大风车的转动,一会儿把观众带进历史,一会儿又把观众带到现实,增强了戏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京剧《江姐》和湘剧《李贞还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已进入常态化的演出。《江姐》在演出的十年间,已从第一代“江姐”张火丁到第二代“江姐”周婧,其中狱中“绣红旗”的两段唱已成为观众学唱的唱段,尤其是程派戏迷更是争相传唱。我想,一出戏生产出来后,首先要进入市场,接受广大观众的检验,然后再进入赛场。只有走市场和进赛场双赢的剧目,才能赢得时代的气场。我们的戏剧是演给人民看的,要始终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要为人民写戏,为历史立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