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带着父亲去教书

    ——记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上垅村小学教师黄长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04版)
    黄长久在给学生理发。
    本报记者 龙军摄

        黄长久,一个矮小、黝黑、干瘦的山里汉子,独自坚守坐落在郴州市北湖区大山深处的江口乡上垅村小学,已经足足35个年头。

        都说黄长久很“傻”,“傻”在从米箩里跳进了糠箩里。1975年,黄长久高中毕业后在农科站担任植保员,每月有14.5元工资。1976年,上垅村教师奇缺,想到山里的孩子,他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回村当上了民办教师,宁愿每月只有5元工资。

        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是当地有名的建筑之乡,同乡很多人都举家外出搞建筑,有的还当起了大老板。直到80年代初,“最有出息”的黄长久的年收入也不足500元。堂弟黄长安在郴州做基建包工头,出年薪1万元请他管理,这相当于他当时年薪的20倍,但他只是利用暑假“试着”做了一个月,便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学校。他说:“我还是放不下大山里的孩子们。”

        黄长久爱护学校甚过他的家,上垅村小学经他做了4次“改头换面”,如今的教学楼成了小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6年,黄长久看到教学楼顶无隔热层,他就栽种葡萄隔热,既节省了资金,又美化了环境。经他精心管护,茂盛的葡萄藤已经爬满了整个屋顶。

        黄长久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2002年,上垅村山洪暴发,黄长久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一步也没有离开学校。可是,他自家的房子却在山洪中倒塌了,年迈的老父亲幸好被好心的邻居转移,才安然无恙。父亲现在已有89岁,为方便工作又便于照顾父亲,他把“无家可归”的父亲暂时接到学校,住在闲置的教室里。可这一住,就是近10年。

        黄长久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上垅村现在只有两个年级,总共25名学生。为了避免复式教学相互干扰,他摸索出“异科搭配,高低搭配”的复式班课程安排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为使课上得生动有趣,他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写成《小语课堂教学开场激趣六法》,收入《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一书。

        35年来,上垅村学校入学率、巩固率都是100%,先后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王久华考入扬州大学获博士后并留校任职;黄江明考入公安大学,分配到湖南省公安厅工作,肖小明大学毕业后任一家外企东南亚地区总管;黄志亮、黄志军两兄弟双双考入军校,毕业分配在部队……

        黄长久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而且也是学生的厨师、理发师、医师。孩子们的家离村小学平均有5公里的路程,他每天用自制的大蒸笼为学生蒸饭菜。因村里没有理发店、医院,理发、看病都需要到1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学生头发长了,他购买理发工具为学生免费理发;学生病了,他就上山采草药为学生煎服。

        妻子肖铁龙是国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高考生,学的是幼师专业,1980年至1998年一直在上垅村当代课老师。1998年全国取消代课老师后,一直在上垅村小学协助黄长久管好学生。她会裁缝,经常将自己小孩的旧衣服改成小学生的衣服,也经常向村民“讨”一些旧衣服,放在家里给学生换。学生的衣服脏了,她为学生们换洗;学生的头发乱了,她又为学生梳洗;学生病了没来上课,她又代黄长久家访、补课;黄长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她经常代他上课。长期以来,上垅村小学的孩子从没有落下一节课。

        从2003年3月开始,由于师资力量长期不足,江口乡中心学校先后多次决定将上垅村小学合并。黄长久总说:“这里我人熟地熟,让我留下吧。”2008年冰灾期间,上垅村小学只有两位教师,女教师王路堂因患冠心病不能上课。乡中心学校领导考虑黄长久有病,便上门做工作把这所村小学合并到乡中心学校,他不同意。在外面的教师一时调不进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坚守学校,负责教授两个年级的课程。

        35年里,许多老师来了,又走了,黄长久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三尺讲台。看着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大山,黄长久说:“我是最开心的那一个。”

        黄长久今年57岁,很快就要退休了。想到退休,从不犯愁的黄长久犯了愁。可他愁的不是自己一家四代十来口人要到哪里安家。他愁的是自己走了,还有谁愿意来教这些可爱的山里娃。

        (本报记者 龙 军 本报通讯员 黄飞仙)

        邮编:100062 投稿邮箱:imjs@gmw.cn

        联系电话:010-67078557

        主办:光明日报社 北京广播电视台 活动官方网站:www.gmw.cn

        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

        15号光明日报社办公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