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星期五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作者: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2日 10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文化部于2011年6月25日至7月26日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这次展演是文化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演汇集了不同艺术品种的32台优秀剧目。参演剧目主题鲜明,题材广泛,视野宽阔,形式多样,涵盖了话剧、京剧、舞剧、地方戏等多个艺术品种。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以人为本,反映了普通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歌颂了党的伟大征程和不朽功绩,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七一期间,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成为首都文艺舞台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广大艺术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现代戏创作的优秀成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文化部隆重表彰32台参演优秀剧目,总结现代戏创作的经验,就是要进一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一、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清醒、自觉地推动文化的改革发展。讲话中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论述和观点,大大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必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讲话通篇贯穿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对于我们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文化发展繁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极为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二、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是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人民愿望,反映人民心声,创作出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戏因为贴近群众生活,体现和传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更能发挥主流价值引导功能。我们要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生产的引导,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倡导艺术院团建立联系基层基地,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真诚倾听人民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的愿望,在人民的伟大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三、始终坚持艺术创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满足需求的渠道和手段不断增多,我们必须要研究和把握艺术创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与时俱进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新变化,积极引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强对现实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吸取营养,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感受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脚步,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真实记录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同时,组织艺术家下基层指导创作,对有基础、有潜力的剧目进行加工、修改、提高,力争多出好戏,真正使时代成为戏剧的主题,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戏剧作品表现、鉴赏、评判的主体。

        我国的文化建设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希望广大艺术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努力创作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