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1日 星期四

    勇立历史潮头 不负人民重托

    ——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系列谈之一

    作者:本报评论员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1日 01版)

        1945年7月,在延安的窑洞,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一段广为人知的对话。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无疑,毛泽东的这个回答,解开了中国近代历史发生根本转折、中华民族命运得到根本改变的奥秘。1921年,上海石库门小楼里的慷慨议论,是找寻这个答案的先声。自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赢得了人民,也赢得了历史。

        古老中国,历史悠长,说不完的分分合合,道不尽的浮浮沉沉,治乱循环,王朝兴替;及至近代,更是内忧外患,兵连祸结,一片纷乱气象。如此国运之下,哪里是旧时代的终结?哪里又是新历史的开端?

        这样的疑问,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心结。为了解开这个心结,先进的中国人一遍又一遍地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这种努力,人们在洋务派的炮舰上看到过,在康梁的公车上书中看到过,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里看到过,也在热血青年的眼神中看到过……

        然而,多次奋斗之后,“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此后的历史,正如革命先驱李大钊所言:“在这世界的群众运动的中间,历史上残余的东西,——什么皇帝咧,贵族咧,军阀咧,官僚咧,军国主义咧,资本主义咧,——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像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地飞落在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

        90年来,这光明和自由的前景,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顽强求索下,逐步变成了现实——归结起来,主要集中体现为三件大事:第一,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件大事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完成了历史的必然,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谁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这一历史任务,谁就能够居于政治舞台的中心,谁就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戴。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政权,其兴亡成败最终都要取决于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正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体现了人民意志,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问题的正确道路。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了历史使命,才能在崇山峻岭中开辟革命根据地,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完成漫漫长征路,才能冒着硝烟获得抗战胜利,才能团结各方面力量赢得全国解放,才能在新时期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中国人民的近代奋斗史,起伏跌宕,曲折复杂,而三件大事是其中的主线与灵魂。三件大事的完成,是对无数革命先烈的告慰,是对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是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解答,是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引。“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今天,作为执政党,作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牢记历史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了广大人民的全力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展现更为灿烂的前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