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1日 星期四

    权威访谈

    呼唤绿色动漫品牌

    ——访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1日 16版)

        从引进的第一部国外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到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面向全国的少儿频道,再到主持创作《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美猴王》等精品动画片。中国动画学会会长、央视青少节目中心原主任、央视少儿频道原总监余培侠,与中国青少电视、动画一路走来,参与并见证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有人说他是“中国电视动画制作和国外动画引进第一人”,他则自谦只是“中国青少电视事业的一名老兵”。中国动画年产量突破22万分钟后,如何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如何引导中国动漫产业实现新的发展,记者对余培侠进行了专访。

        记者:现在中国动漫业有个怪圈:一方面是80%的动漫企业亏损,生存堪忧;另一方面却是各方力量发展热情高涨、前赴后继地进入,你怎样看这种状况?

        余培侠:其实“怪圈”并不怪。放眼美、日等动画强国动漫企业,大多数也都经历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艰难曲折的发展才有今天。美国的动画产业早在“二战”后就起步,日本则在上世纪60年代初起步,而我国直到新世纪初才真正起步。因此,相比之下我国的动漫产业是起步晚而发展快。当前的某些“过热”现象的确是值得重视的。

        我总结,现在中国动漫有“三热”,办节展热、办学热、办基地园区热。节展“热”是,全国一年至少有大大小小50多个动漫节。这些节展上,大多是“老三篇”,一是高峰论坛、二是大赛评奖、三是游戏展销。有的为聚“人气、财气”,成为主要面对孩子的节展市场,光靠观众门票和孩子们买小商品作为主要收入,缺乏动漫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跨行业之间的专业交流与交易。办学热是,许多院校跟风开办了动漫专业。据中国传媒大学刚出炉的《中国动画高等教育与动画人才培养规范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2年开设动画的高等院校仅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几家;截至2009年,全国开设动漫专业的本专科院校达1279所,设置动漫相关专业1877个。由于发展迅猛,师资、教材、设备等基础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最终导致动画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低层次徘徊”。基地园区热是,国家层面的至少有四五十家,各地方的就不计其数了,不少地方缺乏原创动画精品,缺乏动画创意与市场运营人才,缺乏动漫产业资源,有名无实。

        记者:“三热”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动漫发展太快,发展热情很高,仍是粗放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要从何着手?

        余培侠:首先,要把握好“热”的度,该“热”的要真热,不该“热”的不能过热。比如,中国动漫原创还热得不够。在成熟的动漫产业链条中,前期的创意与创作、中期的制作和后期的产品运营应该互为一体。前期的创意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动漫最初只是中期制作强,呈“橄榄形”,现在后期衍生品发展起来了,但最前端的创意与创作仍是薄弱环节。没有好创意、好故事、好形象,没有原创品牌,动漫企业当然也就没有竞争力,生存状况也就令人堪忧,亏损也在所难免了。

        记者:现在中国动漫企业中,至少80%亏损,有人开出的“药方”是要中国动漫业突破电视的渠道限制,突破儿童市场,去寻求新的发展,才能走出困境,对此,你作何评价?

        余培侠:从现实情况看,电视还是主媒体,是动画传播的主渠道,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动画发展之路。早年的日本动画是漫画带动发展的,美国动画是电影带动发展的,韩国动画是IT网络带动发展的,而这几年的中国动画产业是电视带动发展起来的。所以,从现在中国的情况看,尽管依托电视发展有局限,但目前要跳出电视动画和电视播出渠道去发展,也不太实际。

        另外,尽管动画不是少儿的专利,但从我国儿童收视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们最爱看的是动画片,首选的是电视媒体。再从国际动画市场来看,动画消费主体是儿童,美、英、日等国的几部面向儿童电视动画片是国际市场最挣大钱的,远远高于大家常常热议的几部影院动画大片。所以我认为真正要突破的首先应该还是动画的创意与创作。同时也要开拓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借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探索新的发展。

        记者:既然短期内不能跳出电视,也不能脱离儿童,那么中国动漫企业要走出生存困境,要如何突破?

        余培侠:我不会开“药方”,但我可以谈点自己多年在一线实操的感想:“原创为先、品牌为本、绿色为径。”就是要重视动漫原创,虽然近年来原创动画出现了“三多”,即富有文化内涵、具有制作精良以及新人新锐的作品逐年增多,但仍存在着缺少好创意、好故事、好形象这“三少”作品,没有太大的突破。我国原创动画走过了“量”的积累,是要考虑“质”的时候了,我两年前就曾说过,从动画产业角度看,“不是精品,就是废品”。创造品牌就是创造市场,创品牌应是企业发展的立足点。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有品质、有品位、有品格的绿色原创动漫品牌。所谓绿色动漫,可以理解为内容正面、传达健康理念、风格积极向上,无暴力血腥情节,同时制作精美质量上乘的作品。绿色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有些动画充满“梦幻般的打斗”,有些家长不让孩子看,社会上也有不少的批评声。

        记者:具体说来,为推动绿色原创动漫品牌的发展,中国动画学会将做哪些工作?

        余培侠:最近,我们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推动绿色原创动漫品牌发展活动,想以内蒙古大草原为背景,以打造“中国卡通吧”为绿色平台,大力助推精品原创动漫、倡导绿色动漫产业,并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做三件实事:

        一是推荐作品,推优动画作品要没有暴力、打斗场面和儿童不宜的内容,要提供给我国下一代高品质的绿色“食粮”。

        二是评选中国十大优秀原创动画企业,颁发“小牛奖”。我国动漫界在奋力向前开拓,有“牛”的形象和精神,而且我国原创动漫已有一些作为,是“小牛气”了,但还需进一步努力。这是全国第一个原创企业奖,要对1万多家企业作出导向,明确告诉企业应以什么为重。绿色原创品牌是动画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绿色产业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是开办一个“中国卡通吧”,卡通吧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以茶座的方式打造交流交易的平台,是有针对性的配对交流,是高层次专业的互动,原创的与衍生产品的谈,创意的与中期制作的谈,要像戛纳电视节一样提供企业对企业的交流交易,是务实有效的交流。在参加人员方面,包括动画出品方、新媒体、卡通和少儿频道、衍生品开发商、金融投资商,为动画产业的方方面面提供交流对话的桥梁。打造绿色动画、绿色产业平台,在理念和模式上有别于其他动漫节展,希望能成为一种方向,能倡导行业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