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9日 星期二

    为雪域高原插上腾飞的翅膀

    ——西藏大学新时期跨越式发展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9日   01 版)

        宏伟的校门,宽敞的校园,现代化的体育场,颇具民族特色的图书馆和教学楼……走进西藏大学新校区,外来者往往会感到惊诧:在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之上,竟坐落着这样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充分融和的高等学府。

        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今天,西藏小学入学率达到99.2%,青壮年文盲率降至1.2%。西藏大学的发展历程,是西藏教育发展历程的印证。由国家投资建成的西藏大学新校区,已经成为拉萨市最大的民用建筑群之一和西藏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8年12月,西藏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标志着西藏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西藏大学就是一部浓缩的西藏教育发展史

        西藏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的藏文干部训练班,历经西藏军区干部学校、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1985年7月,西藏大学正式成立。

        作为西藏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西藏大学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西藏教育发展史。

        “没有党中央对西藏的关爱和支持,没有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视,没有内地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援,西藏大学不可能有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在谈到西藏大学这些年来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原因时,西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达瓦感叹地告诉记者,仅为建设西藏大学新校区,国家就一次性拨付了5.35亿元资金。

        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西藏大学”。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西部一省一校、区部共建、对口支援、西藏大学改扩建工程等项目,争取专项建设经费6.65亿元,使校园的软硬件建设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200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西藏大学时强调要“把西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指出:“要把西藏大学办成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管理一流、人才实用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去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工作,组建了以北京大学为组长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为副组长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成员单位的对口支援团队,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学研究、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支援、交流与合作。这些内地院校的支援,不仅仅是师资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带进了西藏大学。

        推动西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西藏大学图书馆藏文典藏室里,各种各样古香古色的藏文典籍整齐地摆放在四周。

        西藏和平解放和实行民主改革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不断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发展。

        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特殊关怀下,西藏大学围绕西藏特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研究发掘等方面,突出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校之初,就设置了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史等专业,对学生进行藏族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的普及。少数民族文学、少数民族史这两门学科,也成为西藏大学最早获得授予硕士学位资格的学科,为传承藏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了大量的研究性人才。

        2000年9月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西藏唯一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高校。它的建立为西藏大学的藏学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通过藏学研究推动传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进程。

        藏学研究所先后承担了“西藏传统文化发展史研究”、“西藏妇女问题研究”、“西藏古近代军事史研究”、“西藏宗教艺术研究”等十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先后推出了《西藏地方古代史》、《西藏地方近代史》、《西藏古代文学史》、《西藏风俗文化史》、《西藏音乐史略》、《西藏美术史略》等学术专著。

        2008年,桑达多吉教授领衔的西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成功跻身1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全国第一批也是西藏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教学团队。

        现在的西藏大学,在藏文化的研究方面颇具实力,建立了格萨尔研究室等一大批研究基地。另外,学校还特别重视藏文典藏,图书馆中拥有收藏齐备的甘珠尔和丹珠尔;唐卡绘画的两大流派,在艺术系的唐卡专业都有专家讲授。

        今年2月,在喜迎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西藏大学学科建设再传喜讯,藏语言文学获批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成为西藏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这意味着西藏高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实现了“零”的突破。

        走出一条在高原民族地区兴办高等教育的路子

        从最初的帐篷学校到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从单一的师范专业设置到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从主要依靠援藏教师办学到拥有自己的教授、博士师资队伍。几十年间,西藏大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时期,为进一步增强服务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水平,西藏大学以科学研究为支撑,大力推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目前,学校已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和6个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6项,其中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等。藏语言文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藏文信息化学科方向,也获得多项国内外领先成果。藏文信息处理技术科研创新团队被列入教育部2009年度“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达瓦部长介绍说,结合西藏发展需要,西藏大学在藏族文学、藏族历史、藏族艺术、藏文信息化、高原生态、高原医学、区域经济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4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钦泽派”和“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分别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这所建立在“世界屋脊”上的高校,已经具备了十分开放的国际视野。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与挪威、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十几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它的学者和学术成果不断地在走向世界。

        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是西藏大学新时期的育人目标。建校以来,西藏大学累计培养6万多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近80%的毕业生在县乡基层工作,西藏全区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农牧系统50%以上的职工是该校毕业生。学校已经成为西藏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窗口。

        西藏大学校长格桑群培表示,“十二五”期间,西藏大学将围绕建设“特色突出、西部先进、国际知名”大学的目标,加大对藏学研究、藏学建筑等“藏字号”学科的建设力度,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努力探索出一条在极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区办好高等教育的路子。

        (本报拉萨7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马兴宇 赵 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