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到来之际,国际版于今日推出《海外看西藏》专栏,我们用消息、专访和通讯的形式,通过外国友人、海外华人的眼睛透视60年来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我国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政治学教授西蒙诺维奇博士。教授在去年10月底时刚刚访问过西藏,我们刚刚落座,他就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其历史地位、自然环境、居民生活方式等都很独特。我到过全球80多个国家,只有西藏之行让我有一种乐趣无穷的“探险之旅”的体会,因为我要在高原反应的情况下,领略那里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祥和与发展的西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是去年10月28日结束了北京的访问后飞往西藏的,一下飞机,我的陪同土登对我说,你是一个有福之人,因为藏历“神仙降凡节”就要到来了。第二天清早,土登带我来到布达拉宫门前,广场上已经挤满了朝圣的人们和旅游者,都在排队等候。还有很多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地从宽阔整洁的马路上向布达拉宫汇拢。他们穿着漂亮的藏民族服装,有的手摇转经筒,有的带着酥油,脸上洋溢着快乐与自信,在气势恢弘而充满神秘感的布达拉宫前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土登说,这些人中很多是乘坐长途汽车或公交大巴从拉萨以外的地方赶来的,有的可能整个通宵都在赶路,为的就是赶在清晨到达朝圣的地方。等到布达拉宫开门的时候,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通过安检,然后分头进入各个佛堂,尽管人多拥挤,但他们都耐心地排着队缓步行进,没有喧哗,没有肢体冲突,保持着佛门圣地的祥和与安宁。我个人认为,藏传佛教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既延续了东方佛教的教义及戒律,又融入了西方基督教的宽容与虔诚的理念。在布达拉宫所看到的这些加深了我对藏传佛教的理解。
我对今日新西藏另一深刻印象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藏民在感受日益繁荣与发达之愉悦的同时,充分享有传承和保持其民族传统风格的自由。在布达拉宫山上,很多外地来的藏族青年男女手持相机拍照,有几个青年热情地用英语跟我打招呼,提出要和我合影留念。我的陪同土登身穿皮夹克、牛仔裤,脚蹬优质旅游鞋。我问他:“是不是因为工作关系让你脱掉藏袍?”他说绝对不是,这是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追求的一种时髦,没有人强迫谁去效仿,而是大家不自觉地在追赶潮流。“当然,我们不会扔掉我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每逢节日或喜庆之日它们还有用处”,他补充说。与拉萨市内平整的柏油马路和部分现代建筑物形成对比的是,八廓(角)街由石块铺成的街道以及街道两旁的老式藏房建筑绝对保留了拉萨古城的传统风格,街心巨型香炉里的香火昼夜不息,街道两侧店铺林立,传统的、仿古的藏族工艺美术品、生活日用品、宗教用品应有尽有。在去然乌湖的路上途经一个藏牧民区时,我看见公路上有的藏民开着小型拖拉机,有的赶着牦牛;不时有些羊群横穿马路往放养地奔跑,没有羊倌看管,只是不同羊群的每只羊用颜色染上了记号,标志着他们属于不同的主人。土登告诉我,这是藏民家养牲畜的传统方式,一到天黑,不同的羊群会自觉地回到各自主人的羊圈里。汽车在起伏弯曲但路况不错的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在路边的小镇上一家汉人开的饭馆里吃过早午饭后继续驱车来到湖边。湖区的路边有一条长长的地摊,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摊主大多为藏民,也有少数本地汉人,他们用简单的、略带口音的英语积极地向游客推销着具有藏民族特色的各种旅游纪念品。
今年恰逢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我知道,60年来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和平稳定及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财力和精力,把铁路铺到拉萨,将公路网络遍布整个藏区,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的繁荣与发展。对此,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人称赞不已,但也有不和谐的负面声音。西方的电视及其他媒体有关西藏的报道不少,但是如实地评介西藏的好书籍或文章并不多,有的甚至误传、歪曲并夸大某些事实。比如,有的甚至把内地对那里的支援和建设歪曲为“经济文化侵略”等等。为此,我正准备把所见所闻写一本“游记”,配上实地拍摄的照片,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今日西藏。
我们真心地祝愿他的《西藏游记》早日问世。
(本报贝尔格莱德7月16日电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戚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