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7日 星期日

    坍塌的西方新闻观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7日 08版)

        隶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世界新闻报》被具有“超强商业智慧”的默多克老板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了,但这张历史悠久、读者众多的英国小报所制造的窃听事件却依然在继续发酵,对整个英国社会造成“难以治愈的伤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既然仅《世界新闻报》一家报纸就在过去10年中窃听了数千名社会名流和普通百姓的电话语音信箱,那么,默多克老板麾下的其他众多传媒机构肯定也没袖手旁观。窃听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对默多克传媒帝国来说不过是冰山一角,这个不可一世的西方传媒大鳄在抢占美国、英国等西方强国传媒市场的过程中,一直在用非法手段打造见不得阳光的“传媒空间”。

        英国议会的调查报告认为,《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触角”已伸进了“英国权力机关的心脏”——牵连到警方、军方、王室、政府、议会等各方面的人员。在英国,媒体用窃听方式搜集资料是违法的。根据英国相关法律,只有执法部门才能在“案情需要”的情况下经过“特别批准”,限制性地使用截获相关信息的“特殊手段”。既然知道窃听违法,默多克新闻集团为何还要知法犯法,以身试法呢?

        假如我们能够对默多克先生进行一次面对面采访,那么,针对其员工违法窃听事件,这位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的老板会给出怎样的回答?他肯定不会说,窃听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是为了抢占“话语制高点”,是拓展“新闻业务发展空间”。他同样不会说,窃听手段可以帮助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获得呼风唤雨的政治能力,在与竞争对手的较量中保持不败。针对有些问题,默多克的真实看法显而易见。在他眼里,大众传媒与其说是监督政府的工具,不如说是控制政府的杠杆。新闻是权力,谁掌控了媒体,谁就可以像政府、议会、司法机构那样获取影响力和控制权。  

        窃听事件让世人看清了默多克的真实本质。据透露,英国政府和默多克麾下的传媒机构早已紧紧拥抱在一起了。政府官员和媒体记者不仅有了私人友情,而且还有了业务往来。监督政府不一直是西方媒体自诩的核心新闻理念吗?当官员与媒体眉来眼去、关系越走越近时,媒体哪里会有独立精神、自由意志,新闻哪里会有公正客观,民众哪里会获得真正的知情权?从英国政府和媒体之间复杂暧昧的关系中,人们可以看到可耻的“生意往来”和利益交换。默多克让我们有机会再一次看到,西方世界所谓的新闻独立、新闻自由不过是一块欺骗公众的遮羞布。

        默多克新闻集团是西方世界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是西方新闻行业的舵手和标杆。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新闻报》主演的窃听丑剧不仅证实了默多克的堕落,同时也反映了西方新闻观的虚伪和失败。让商业利益引领公共传媒,这是西方新闻观走向失败的历史必然。当传媒机构的商业利益至高无上、无法无天,当传媒集团成了商业财团,当传媒势力可以左右政局、影响大选,媒体就会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记者就会放弃职业和道德的底线,公众的知情权就得不到保障,百姓的隐私权就必然受到侵犯,法律和人格则必将丧失殆尽。

        窃听事件使英国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整个社会的怀疑,同时也暴露出西方传媒生存环境岌岌可危的真实状态。西方新闻观一贯标榜的媒体自律哪里去了?人们为何看不到应有的职业约束和从业规范?那些“独立于政府之外的”英国媒体监督机构哪里去了,未来的英国媒体监督机制又将如何搭建?

        《世界新闻报》在西方新闻观的隆隆坍塌声中寿终正寝,但默多克传媒帝国却依然威猛强悍。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在攻击和诋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前,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考虑自己为“默多克窃听门”提供了怎样的适宜土壤、优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报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