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4日 星期四

    拉巴多吉:

    双手垒起新生活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4日   02 版)

        碧空如洗,西藏山南浪卡子县的空姆错湖清澈见底。湖边坐落着卡龙村村民拉巴多吉家的藏式小楼。拉巴多吉说,湖光山色始终如一,村子里人们的生活却在一点点改变。

        30多年前,拉巴多吉还是个手持放羊鞭的少年。家中子女众多,大家吃住都挤在一起。

        手摇转经筒的阿妈常常告诉拉巴多吉,有了空姆错湖水的滋润,地里才能长出碧绿的青稞,牧场才能养育成群的牛羊。“可是,我总想知道湖的另一边是什么样。”他说。

        1983年,拉巴多吉来到拉萨加入一个建筑施工队,从基本的和砂浆做起,靠着勤奋,很快掌握了木匠活、石匠活。3年后,他当上家乡浪卡子县一个建筑施工队的石匠队长。

        在施工队干了几年后,拉巴多吉决定“单飞”。“拉巴多吉的施工队招工了!”1999年,宁静的卡龙村里,人们奔走相告。短短几天时间,村里20多位年轻人找到拉巴多吉,要求和他一起出去“闯世界”。

        今天,当工人尼玛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阿妈告诉他,出去闯怕是要吃亏的。“但我相信拉巴多吉。有他在,我们就不怕。”尼玛说。

        十几把铁锹,一辆拖拉机,二十几个热血沸腾的藏族汉子——拉巴多吉的施工队成立了。看图纸、勘划线、打地基、木工、泥工……他手把手教给工人,出了错就重新来过。

        2010年,拉巴多吉去检查工布学乡兽防所的一个工程,发现墙和大门有些歪斜,立刻要求返工。那一次工程队损失1万多元。“盖房子是盖良心,盖得不好就是良心不好。”他说。

        年复一年,施工队的工程越做越大。除了住房,他们还建乡村公路、政府办公楼、宾馆……从山南到拉萨,从阿里到日喀则,工人们挥洒着汗水,也收获着财富。每年4月到10月的施工季中,平均每人能挣到1万多元。

        收入多了,村子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如今,走进卡龙村,一排排颇具民族特色的二层藏式小楼映入眼帘。卡龙乡党委书记多布杰说,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家家住在土坯房里的“泥巴村”。自从2006年,享受到国家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补贴后,村子里一座座新房开始拔地而起。

        安居工程给拉巴多吉的施工队带来了新机会。从2006年起,施工队一个7个人的小组一年最多要盖12栋新房。目前,拉巴多吉的“浪卡子农牧民新型施工队”已发展到拥有300万固定资产、280多名工人的规模,去年一年收入就达到600万元。

        2009年,在家人的催促下,在外忙碌多年的拉巴多吉终于有了时间给自家盖房。图纸画的是拉萨最时兴的样式,用的是最好的材料。花岗岩的外墙,两层楼共19间房。3个子女各有各的卧室。“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了,要隐私。”拉巴多吉笑着说。

        如今,卡龙村的房子从外观上看,依然是过去的样式——平顶,白墙,梯形的窗户,屋顶四角飘着经幡。不同是,房子变成了两层,用上了新的建筑材料,还加了防震的梁圈。过去养在屋外的牲畜,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房间”。

        近年来,卡龙村走出了二十多个大学生,拉巴多吉的大儿子扎西次仁就是其中一个。二儿子跟着拉巴多吉打拼,他说希望施工队能早日申请下国家的三级资质,“那样的话我们可以盖更大的房子,修更宽的路。”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陈寂  据新华社拉萨7月13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