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一个带着火热激情的地下组织在年轻的清华大学秘密组建,从此,她像一团烈焰,燃烧,燃烧,从未间断——
民主革命时期,她团结进步师生,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爱国民主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她带领全校师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突出贡献。
2011年7月,刚刚在百年华诞的庆典中挥洒盛世豪情的清华园,迎来又一个喜讯:作为首都高校的唯一代表,清华大学党委荣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85年风雨洗礼,党旗,在这所百年名校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上始终高高飘扬。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清华大学党委的回答是,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一个根本”,清华大学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教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解渴,这个每年两万人的大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回答、解决时代、社会、人生中不断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平台。
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因势利导,把学生的爱国激情和责任使命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生的自发行为引导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行动,清华园随处流动着的爱国激情感人至深。汶川地震发生后,“真情流淌,血脉相通——清华大学抗震救灾紧急献血”活动汇聚起深夜不散的献血队伍;国庆60周年活动中,5000余名师生用清华人独有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创造奇迹,889名新生在入学一个月内申请入党,同比增长70%多。
这些年,更多的清华人将祖国、人民的需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每年2万余名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赴国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以每年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0年超过80%;到西部、东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从2004年的90人攀升至2010年的389人;近5年来,学校累计为部队单位输送优秀毕业生600余人,为重点军工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近千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成为清华学子人生选择的座右铭。
1985年,清华大学在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从此,探索“一条道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探索以党的建设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也成为清华大学党委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目前,清华大学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实现了向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一大批学科保持国内领先,若干学科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它们与100多所世界名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和科研等实质性合作,学术声誉显著提升。在年初完成的首轮学科国际评估中,由近百位海外一流学者分别组成的各学科国际评估专家组,对清华各院系的学生质量、科研水平、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清华大学若干学科的“学术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有的学科“学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引领世界级别”,有的院系已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顶级院系之一”。
而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清华大学党委坚持抓住“一个关键”,以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他、只唯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同时打造“一个平台”,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一大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蓬勃涌现。(本报记者 丰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