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新国标因为两项指标的变化——蛋白质和菌落总数,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蛋白质关乎牛奶营养,菌落总数关乎牛奶安全。一个营养、一个安全,是牛奶质量的两项重要指标。社会对此如此关心是理所应当的。
一杯牛奶,影响一个民族的身体素质。这是牛奶厂商广告经常爱用的理念。也正因为如此,牛奶已成为千万家庭中最普通的消费品。家长们最经常嘱咐孩子的话,就是多喝牛奶。可以以此推理,牛奶的质量,也影响着人们身体的素质。
乳业新国标制订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保障牛奶产品的质量,促进企业的规范生产,使政府部门的监管有章可循,提升民族奶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但此次乳业标准的争论,却引起了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怀疑。事态的演绎与乳业新国标制定的初衷背道而驰。连专家也说,中国蛋白质和菌落总数标准的确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应该说,一个好的标准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而一个有缺陷的标准极可能毁掉一个行业。三鹿毒奶粉事件的警钟还在耳边回响,乳品安全绝不容掉以轻心。乳业标准究竟是应向上看,还是应向下看,值得标准制定者深思。
向上看,喝牛奶的消费者利益最应该首先得到保护。公众健康事关重大,不容许有半点含糊。牛奶生产标准不断提高,不仅可以保护消费者,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
向下看,放松监管口径,降低质量标准,是为了照顾中小奶农,以及产奶的“牛情”。有人说,三聚氰胺事件之所以爆发,正是因为过去的生乳标准过分强调蛋白质含量,部分散户达不到要求,才被“逼”造假。急于比照欧盟或发达国家的标准,步子迈得太大了,中国乳业才要垮。
然而,这样的结论难免让人质疑,“向下看”的乳品标准如何能激励生产厂商提升产品品质?如何能促进中国从乳品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这种不是督促、协助乳品生产者提高喂养质量的标准,表面看来是用心良苦的监管方式,却有可能延长我国奶业粗放式经营的时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如果长期采用低标准,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消费者所抛弃,在竞争中败下阵来。靠百姓对质量标准的不知情来维护市场是不可能的。新国标之争,今天不出现,迟早也会出现的。
中国乳业的重生之道,在于构建开放的市场环境,让企业通过以质量取胜的竞争,赢得民众信任。在制定行业标准时,必须在尊重消费者利益,尊重奶农利益的前提下,以科学透明的方式,建立起普遍遵守的行业规则。
当前,乳业新国标的制定确需考虑多种因素,但是与国际标准接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才是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才是中国乳业的希望所在。(新闻观察员 郭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