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2日 星期二

    历史与当代:跨文化语境中的科学与信仰

    ——第五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综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2日   11 版)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和美国的相关专家及在京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科学与信仰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结合科学的发展探讨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为世人所瞩目,历史上对于科学与宗教二者关系的主要观点有冲突论、无关论、对话论和整合论,与会学者结合科学的发展深入探讨了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来自美国弗洛里达州立大学的Michael Ruse教授认为进化论本身是(现在仍是)对于传统宗教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他指出,把达尔文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宗教进行解读,是不明智的,进化论本身有其理论不断完善和普及的历程,但不应把科学与宗教混为一谈。美国旧金山大学生物系原主任钱锟教授介绍了基督教内部的科学家们持不同的进化论观点及彼此争论的基本情况。北京理工大学张增一教授分析了达尔文宗教观的演变过程以及导致他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主要因素,指出达尔文进化论是维多利亚时期信仰危机的结果,并且进一步加剧了这场危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立志副教授对进化论是怀特海过程哲学最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进行了分析。

        与会学者分析了历史上科学与宗教的具体关系,认为宗教与科学并不是简单的冲突,两者的关系有时非常复杂。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分析了信仰的复杂性,认为不同信仰之间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增进交流和理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孟建伟教授从文化的视角综合探讨了科学的起源及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中共中央党校的靳凤林教授对中世纪宗教与科学的社会基础特别是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中国矿业大学的李超英教授探讨了科学与信仰的区别,认为证明是科学与信仰的分水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韩增禄教授从方法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无神论、有神论的分析,阐明了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加强科学哲学、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探讨不同区域和语境中的科学与信仰

        科学与宗教这两者在人类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将长期共存,因此在发展战略里推动科学与宗教对话整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会学者从不同的区域和语境中研究了科学与信仰的关系,并关注当代中国科学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学者们认为,冷静地反思不同语境和地区的科学与信仰关系,在当今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此,武汉大学杜小安教授分析了人类所经历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三种语境的变迁,指出宗教与科学对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武汉大学陈世锋博士结合宗教史的具体案例提出了中西比较对话的新模式;北美华人学者王忠欣博士通过对“科学与宗教是冲突的”观点的形成过程的历史分析,澄清了对此问题的一些误解;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亚娜通过对当代俄罗斯科学与宗教关系现状的评析,指出任何社会和国家,如果要成功的完善和发展的话,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方面,必须让其保持动态的平衡。

        对科学与信仰关系的研究方式多样化的探究

        与会学者努力拓宽研究视野,用多种研究方式探讨科学与信仰的关系,研究方法日臻成熟。山东大学谢文郁教授从知识论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的信仰,指出“恩典”概念对于西方思想史认识论的动力性地位;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探讨了城市、宗教与文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多元宗教与文明的自由开放是后城市文化的必然要求;华南师范大学勾文增博士以国内1980-1999年间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为研究样本,对上述20年间国内“科学与宗教”研究的学术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从史学史的视角对相关文本中有关科学史的内容进行了批评性反思,展现了国内“科学与宗教”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张亚娜 郝清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