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1日 星期一

    用调查研究探讨“语文课改”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1日   16 版)
    语文课改一向是社会关心的问题,语文课本少许改动都会引来社会广泛讨论。                     资料图片

        “在这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度,人人都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不同的见解。”在近日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举行的课题成果发布暨语文课改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课程处调研员沈白榆说。

        的确,新课程实施以来,激活了语文教研的许多问题,虽然不少中小学校探索出了可行之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方面,应试教育的局面依然严峻,另一方面,“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语文怎样教”等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共识,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以说,语文课改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

        那么,在如此纷繁的情境之下,语文课改怎么办?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想法是:“重要的不是去争论或只是提印象式的、情绪性的批评或设想,而是让一部分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专家坐下来,摆脱经验性,认真做一些调查研究,用数据来说话。”

        在这一想法下,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2006年以来在《课堂内外》杂志社资助下,以“非指向性调查”为方式,就“语文课改调查研究”面向全国进行课题招标,从中评选出9项课题开展实证研究,目前,这些课题已经结项,并在成果发布会上以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现场专家的分析和点评探讨了当前语文教学和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些状况。

        “应试”对课改影响颇重 

        “青海省中学语文教学状况及改革研究”课题的调查表明,当前应试教育对语文课改的影响仍然严重。项目负责人,青海师范大学的赵成孝老师说:“应试使得老师、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猜测、分析试卷上,忽视了基本素质的提高。大量的题海战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重复的无效劳动,使得学生极度厌恶高中阶段的学习。”

        该项目对青海省一所重点中学和青海师大的三所附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你认为以下选项哪些切中语文教学之痛”的问题中,选择“使学生想象力僵化”的占到56.45%。“这反映出一个突出问题,由于标准化试题和标准答案的存在,教师会不自觉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看似正确无误的答案,而忽略了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最为宝贵的主体的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引人关注的还有39.52%的学生认为课程改革‘应围绕考试和大纲展开’,说明考试成绩依然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赵成孝说。

        由北京大学网络学院蔡可主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状况调研”课题在江西、河南两省的县、乡进行了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课改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学生接受,但还存在着一些实施误区,例如,课改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误区表现为受应试影响,教学简单变为知识点分析、脱离文本的机械记忆,甚至以“考点”贯穿课堂教学,根本谈不上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师资仍是课改大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研究”课题调查样本涉及内蒙古11个盟市的135所城乡学校,据课题负责人包头师范学院王朝霞老师介绍,调研显示,内蒙古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对语文课改基本了解,但大多数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培训不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他们渴望得到专家的指导,认为通过观摩与交流有助于自己迅速提高教学水平与研究水平。

        “两头黑洞洞,中间紧绷绷。”王朝霞说,“这是中学语文教师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早出晚归、班额超大、课时超标、兼任班主任……让他们的职业生涯疲惫不堪,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和补充。”

        在蔡可的调研中,这一问题也突出存在,尤其是在乡镇,中心校、教学点已经成为制约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在县以下的乡镇区域,教师负担过重,收入普遍偏低,工作生活条件急需改善。首先,大班额、寄宿制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其次,在课改新的质量观下,教师面临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工作量上不断做加法,调研中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加班2小时以上的教师达到了62%。”

        赵成孝的调研显示,西部地区的师资问题更为严重,教师的地区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在县乡一级甚至教师严重缺编。

        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指导

        “北京市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课题组对北京市19个区县的部分中学生和部分中学语文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杰介绍说,调研显示出中学生的阅读缺乏有效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课内学习需要、同学间和媒体的推荐。老师推荐排在同学间相互推荐之后,家长推荐的更少。”不仅如此,“受社会上阅读材料肤浅化和娱乐化趋向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的、消遣性强的课外读物或网络阅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高中生教辅的阅读占较大比例。”

        调查认为,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支持和指导不足制约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另外中学教师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导致他们对学生阅读指导不力。“我们建议要为教师最大限度减负,为教师提供有保障的读书自修时间,多为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人文关怀。”张杰说。

        另一方面,调研显示中小学生阅读城乡差异显著,“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语阅读能力现状分析”课题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抽取了11个样本班级进行了相关调研。课题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的靳彤介绍说:“凉山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汉语阅读能力基本达标,但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阅读能力整体上远高于农村学生。”即使在北京,这样的状况也存在,张杰说:“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出,农村校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与阅读的数量与资源不足形成矛盾。”

        知识更新迫在眉睫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吴福辉以“中学语文与中国现代文学”为课题的调查研究,给人们以不同的视角来观察语文课改。

        他在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学生最喜爱的作家依次是:鲁迅、冰心、朱自清、老舍、徐志摩、余光中。中学生对以下7部现代文学经典的喜爱程度依次为:《阿Q正传》、《围城》、《雷雨》、《骆驼祥子》、《家》、《女神》、《子夜》。在问卷提出“在55篇进入教材的现代文学作品中选出最喜欢的5篇作品”一题中,依次排在前5位的是:《再别康桥》、《乡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茶馆》、《边城(节选)》。

        “调查中,鲁迅既是中学生最热爱的作家,也是最受部分学生冷淡与批评的作家。这其实是学术界和社会上面对鲁迅经典化的复杂反应而在中学的具体表现。那么,在教材中怎么选鲁迅的作品,需要认真研究。”吴福辉说。

        课题还呈现出一些很新鲜的调查结果,如对近年来学术界评价渐高的胡适,中学生却未见得喜欢,而冰心、朱自清两位当年文学地位并不算最高的作家,其作品却受到中学生稳定持续的喜爱。在诗歌受到冷遇的今天,中学生最喜爱的作品却是两篇现代诗歌,诗歌所具备的培养良好文思、语感的特殊功能看来应该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立康认为,这一课题从现代文学研究来看中学语文教学,启发我们认识到语文教学中知识更新已非常迫切。“当前教师知识结构陈旧,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与时俱进,方能教好语文,做好课改。”(本报记者 王庆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