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刘少奇与新闻工作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王为衡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15版)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适应环境变化的问题。为此,刘少奇做了大量工作,充满智慧的魅力。

        刘少奇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跟人民密切联系,就是关心人民生活上的事情”,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替他们想到”。他举例说:北京最近有许多人很关心时装的问题,你们就应该抓住这个问题加以宣传;地方的广播电台,有关粮食、鱼、肉的问题都可以广播;到百货公司去的人太多,太拥挤了,你们也可以告诉听众,叫他们不要赶着去。这些事例,无一不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家常事,很琐碎。但在刘少奇看来,是关系到新闻宣传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的大事。

        他还要求新闻宣传工作讲求实际。

        1956年5月,刘少奇与广播事业局负责同志有过一次重要谈话,涉及“广播是否收取收听费”的问题。当时有不少人主张听广播应收取一定的费用,刘少奇经过反复思考,最终认为“(听广播)收费迟点好,普及后再讲”。在当时的生活水平下,收音机还是一件奢侈品,促进广播事业发展,首要工作应是普及广播,让老百姓养成收听习惯。因此,刘少奇主张:“就是要收,也要调查研究,先把有些有了收听习惯的城市作试点,试办一下看看。”不难看出,凡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刘少奇讲求从实际情况出发,不盲目拍板。

        刘少奇还十分关心新华社的发展。1955年,毛泽东提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为落实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刘少奇提出:首先,必须“去掉依赖性,增加独立性”,既要学习苏联塔斯社,也不能完全照搬。除此之外,新华社还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通讯社。他注意到西方新闻记者善于运用巧妙的手法,既报道了事实,又挖苦了我们,因而我们的新闻记者也应该学习他们的报道技巧,达到我们的宣传目的。

        其次,要求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我们的新闻报道不能超阶级”,“要有坚定的人民立场、阶级立场,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和方法”。新闻报道既要客观、真实、公正,同时又要考虑利害关系,这是“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一个原则问题”。

        再次,“应该让人民知道世界上的真实情况”。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对态度,他们的新闻媒体有关新中国的报道以负面论调居多,而我们的报纸在刊登这些国家的新闻时,只登说我们好的,骂我们的都被删去。刘少奇说:“我们的报纸登一些,让人民知道帝国主义在造谣,引起人民反感。”在刘少奇看来,让人民知道世界的真实情况并非坏事,不会损害我们什么,相反可以教育人民,使他们开阔眼界,增强鉴别能力。

        最后,要“在全世界人民中建立起威信”。刘少奇认为,新华社只有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才能敢于与西方国家的通讯社进行竞争。

        刘少奇的这些真知灼见,对今天我们继续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