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价,青春无价,奉献无价。社会该拿什么奉献给吴棣梅这样的奉献者?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典型,我们报道和宣传过很多,报道者和受众一起感动,一起流泪。社会需要这样的奉献者,社会鼓励更多的人无私奉献!
我们之所以宣传这些奉献者,是因为奉献者稀缺,而社会又太需要。但社会是否应给这些无私奉献者应有的奉献?我们不能让这些奉献者吃亏!
吴棣梅扎根海岛,没有节假日,没有业余时间,无法照顾患病的丈夫和女儿,工作成了她生活的全部,以至于有人说,吴棣梅这样的先进可敬而不可学,因为很难要求人们为了工作牺牲工作之外的东西。
吴棣梅是一名基层最需要、技术娴熟的全科医生,救活的病人难以计数,但她的职称却一直是助理医师。她没时间参加培训,39年中只去台州医院进修过一次。在工资与职称挂钩的制度设计中,吴棣梅的收入与城市医生差距很大。她的贡献足以与任何一个相同资历的城市医生相比,而在精神层面如此崇高,她为何不能得到高级职称和高收入呢?
一位专家说,在对待基层技术人员的职称和报酬上,我国目前的体制存在着制度性缺陷。
吴棣梅的可贵之处是无私,她的奉献不求回报。要求所有人都无私奉献,这不是我们的政策。为什么吴棣梅这样的无私奉献者很稀缺?就是因为这一类奉献者难以得到制度性的认可和奖赏。社会应该建立一种鼓励在基层扎根奉献的制度,给他们的奉献以制度性的保证,保证他们像城市工作者一样能获得高级职称和高报酬。社会应给这些长期扎根基层的技术人员提供专门的职称和待遇,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心扎根基层,乐于在基层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