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宣传部长访谈录

    以高度自觉和自信拓展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访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04版)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里不仅充分肯定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理论,也提出了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以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拓展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的紧迫感。”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在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接受记者专访时,体会深刻。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全面阐述,安徽作为省及全部省辖市都荣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省份,应该如何做好“继续”这篇大文章?

        臧世凯: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不仅对社会主义文化特征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提出了“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号召。总书记在具体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时用了“三个加快”: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文化战线,必须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事业中。

        对于安徽而言,过去从非改革试点而全面进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行列,最主要的是依靠全省上下主动改革的文化自觉;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在结合上下工夫,在创新上求突破,决不能有半点自满和懈怠。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拓展新天地、打开新局面。

        记者:过去几年,安徽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已经完成,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文化产业更是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增幅,进一步拓展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重点应该定位在哪里?    

        臧世凯:拓展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一定要明确一个重点的话,这个重点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这不仅仅是因为过去我们依靠主动改革形成了文化体制机制的优势,从而奠定了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在支撑,更因为只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才能持续不断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不仅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而且专门对改革开放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阐述,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提出要用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文化建设,同样适用于安徽的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安徽来说,在重点任务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安徽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性特点,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光荣传统,不断拓展皖风徽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发展新路。比如要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实现制度创新,让已转制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比如要用深化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综合执法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确保宏观管理体制的顺畅高效运行;比如要用深化改革,实现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向结构调整、集约发展、科技创新要效益。

        记者:正处于崛起进程中的安徽,仍然在全国算不上发达,但安徽在文化“走出去”方面却屡创佳绩。印象里2009年安徽在俄罗斯成立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去年9月“登陆”拉脱维亚,今年刚刚又在欧洲“开张”了两家文化企业,请您谈谈这其中的奥秘。

        臧世凯:没有什么奥秘,如果一定要说奥秘的话,一个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另外一个就是地方文化企业为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贡献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其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要素和文化产品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都应该担当起“走出去”的使命。

        文化是不同国家、民族、心灵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还必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因此,文化“走出去”不能为走而走,不但要“走出去”,还必须要落地生根地“走进去”和进入国外社会主流地“走上去”。安徽文化企业真正“走出去”,始于文化体制改革以后。2005年11月,安徽出版集团挂牌成立,崭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了企业活力,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布局,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空间成为必然的选择。5年来,集团输出版权1424种,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2006年为从事国际文化贸易专门组建的华文国际,从零起步,利用立足文化产业、所属外贸行业的资源优势,在文化产品实物出口上大展身手,五年净资产增值30倍,成为全国最大的文化进出口公司,并已经按部就班履行上市前的程序。这不仅充分说明了深化改革的巨大力量,充分说明地方文化企业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造文化软实力上同样大有可为,而且也充分说明依靠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一定能够拓展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李陈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