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7月6日电(记者 赵秋丽 特约记者 李志臣)20多年前,在山东半岛的东端,一个只有25000元启动资金的镇办输液器小厂——威海国营医疗器械厂诞生了。而今,不起眼的作坊式小厂已成长为拥有100多亿元总资产、全国最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企业。
故事的主角就是山东威高集团。
时间追溯到20多年前,中国相当一部分中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垄断市场和价格,导致国内患者不得不付出高昂的治疗费用,更有不少患者只能放弃治疗。残酷的现实深深刺痛了威高人的心。创业之初,威高集团董事长陈学利意识到,一个乡镇福利小厂要持续发展,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和根本出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先进医疗器械产品,惠及千千万万中国百姓。
在威高集团内部,有一条约定俗成且恒久不变的硬指标,那就是“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5%作为研发经费。”这样既保证了创新平台建设和研发课题按期推进,又为推动产学研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们建立创新体系,先后建立了国家“863”产业化基地、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国家工程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借智借力,与中科院及所属研究所、301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哈工大等单位共建研发机构。一批业界精英的加入,提升了威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勇立潮头,威高人又有了新的谋划:以科技创新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构筑向医疗器械高端产业、高端产品进军的链条,瞄准国际前沿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他们先后开发了200多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80多种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心脏支架、TPE输液器等2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以较低价格惠及国内患者,减轻其就医负担。
“以前国内的心脏支架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每支达到40000多元,加上昂贵的手术费用,普通患者无力承担。威高的心脏支架系统2005年上市后,将国外进口产品价格由40000元降到了13000元左右。”威高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目前,威高销售支架30多万支,可为国人节约80多亿元,把过去的“富人手术”变成了“平民手术”。心脏支架列入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
国内肾透析市场也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而出手“破局”的也是威高集团。原来患者每次透析费用需要400元以上,全年透析费用多达60000元。威高自主研发了聚砜合成膜透析器(人工肾)、血液透析机,费用降低了一半,每年可为全国患者节省治疗费用6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