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6日电(记者林英)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今天18时继续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计,明天白天,江南中东部、华南东部和南部、海南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江西东北部、浙江大部、福建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可达摄氏37℃—38℃。
进入7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被高温天气笼罩。其中,福建省气温持续发飙,连续“高烧”不退。省气象台几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重庆的高温天气已持续整整8天,重庆市气象台数据显示,该市7月1日气温达摄氏38.9℃,创造了60年来的历史同期纪录。
“这种持续高温是否属于反常?”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军今天回答记者说:“近期南方地区的连续高温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在目前这个季节,这种高温属于正常天气。”
专家介绍说,在气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摄氏35℃作为高温的标准。我国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以外,几乎绝大多数地方都出现过高温天气,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曾5次出现高温天气)。我国的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5月—10月。从地理位置上看:江南、华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温的频发地。据1951年—2009年的资料统计,在我国省级以上城市中(除拉萨没有高温天气),重庆出现的次数最多,达1853天;西宁最少,只有3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经常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出现高温酷热天气,是我国热浪袭击的重灾区。
高温是一种较常见的气象灾害,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热浪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造成土壤失墒严重,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而森林火灾又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夏季高温属自然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应对?”专家建议说,在高温天里,大家在户外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裸露皮肤,在阳光下不要快步疾走,从炎热的户外进入室内不要马上开空调吹,每天10时到16时最好不要出行。夏季里更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有规律地作息,以增强免疫力。如果出现头晕、恶心、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要注意是不是中暑。在遇到有人中暑时,应让他平躺,将他抬到阴凉处,用毛巾浸热水敷肺腑部,并口服藿香正气水。
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也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媒体应加强防暑降温保健知识的宣传,各相关部门要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图为:7月3日,四川省南充市气温高达摄氏35℃以上,众多市民纷纷走进游泳池休闲避暑。
新华社发(李向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