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好这一重要讲话,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专栏,为学习好贯彻好“七一”讲话提供借鉴。
连日来,河南各地干部群众以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家倍感振奋,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与推进“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推动河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对社会主义文化特征做了重要论述。作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河南应如何落实好总书记讲话,让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中原文化重放“华彩”并在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发挥重要作用?
孔玉芳: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我们大力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河南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推动文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理应在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要继续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围绕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姓氏文化、河洛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着力打造以“根”文化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同时努力推进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组织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不断增强中原文化的活力、魅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把河南打造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心灵的故乡、寻根的圣地、精神的家园。
记者: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正在开展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使一亿河南人民倍感振奋和期待。那么,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准备采取哪些举措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
孔玉芳:去年,《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作为战略定位之一,把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作为十大战略支撑体系之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使文化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发展的实力、活力、竞争力。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文化旅游、艺术品与工艺美术、武术杂技等优势产业,做大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进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继续实施“河南文化精品工程”,精心打造一批反映河南历史文化,具有中原特色、中原气派的艺术精品和知名文化品牌,推出一批电视剧、戏剧、舞台剧等重点文化产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确保文化产品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促进社会进步。积极拓展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出更多适应基层、适合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向农村基层延伸。三是深入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和“三平”精神,广泛组织开展学习李文祥先进事迹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城市“三优三创”竞赛活动和农村“清洁家园行动”,精心组织开展“文明中原系列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河南形象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记者:作为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河南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做了哪些安排和部署,有哪些具体计划?
孔玉芳:按照中宣部和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各地宣传部门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迅速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一是组织系统深入学习。各级党委中心组将把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学习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与此同时,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学、自觉学、深入学,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讲话的精髓和实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持续抓好新闻宣传。要求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各部门、各单位精心安排部署,及时、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利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通过消息、言论、综述、访谈、系列报道等形式,大力宣传讲话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的学习贯彻情况。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作用,采用嘉宾访谈、专家解读、系列报道、网民论坛、专题链接等方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三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阐释。围绕讲话提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出重点选题,深化理论研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注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的导向作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集中攻关,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及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组织力量深入城乡基层特别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面对面地宣讲讲话精神,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达到深化认识、凝聚共识的目的。四是大力加强社会宣传。注重发挥新闻宣传、理论研究、文化文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体制改革等各方面的作用,调动各级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力量,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把讲话精神融入到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之中,使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本报记者 刘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