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7日 星期四

    《少年》和《赤光》

    作者:黄 霞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7日 09版)

        《少年》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和中共旅欧支部的机关刊物。1922年8月1日创刊。前期主要由赵世炎负责编辑,陈延年、陈乔年等负责刻蜡版、油印、装订和发行等工作。1923年3月以后,周恩来接替他们,承担编辑、发行重任;李富春、邓小平、傅钟、李大章等也先后参与了这一工作。《少年》初为月刊,红色封面,16开本,曾停刊过两个月。1923年3月1日复刊出版第7期,改为24开本。从第10期(1923年7月1日出版)起,改为不定期刊。到1923年12月10日,共出版了13期。该刊是偏重于理论的刊物,曾摘要登载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有关经典著作,还发表了周恩来的《共产主义与中国》、《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告工友》、《十月革命》等重要文章,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此后根据国内团中央指示,旅欧共青团决定将《少年》改名为《赤光》。1924年2月1日,《赤光》创刊号出版,《少年》即终刊。

        《赤光》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的机关刊物,其前身是《少年》。1924年2月1日,《赤光》在巴黎正式创刊,为16开本的油印半月刊。该刊由周恩来任主编,参加编辑刻印工作的还有邓小平、李富春等。与《少年》以理论宣传为主不同,《赤光》偏重联系实际,该刊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和教育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和华人,指导他们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周恩来是《赤光》的主要撰稿人,在第1至第10期上,共发表署名文章30多篇。他在第2期上发表的《革命救国论》一文,对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即敌我友等重大问题作了阐述。邓小平也以“希贤”或其他化名发表过许多充满激情的战斗檄文,如《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捏造》、《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和《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他的笔触尖锐、泼辣,富有强烈的战斗性。1926年,旅欧党、团员大批回国或赴苏联学习,留下的党、团员继续出版《赤光》,至1930年3月止,共出版55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