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是海南省教育厅直属公办中专学校,海南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五年前,学校办学条件比较简陋,校园占地只有12亩,建筑面积9170平方米,在校生仅760人,办校条件落后,校舍陈旧老化,教学、生活设施缺乏,学校发展举步维艰。2007年,海南省省长提出对职业教育实行“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政策,确立用3年时间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的目标,并将中职教育列入《海南省2008-2012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在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特别关怀,2008年至2011年省政府共划拨资金5034万元用于学校搬迁和建设。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经过4年的发展,占地面积扩大到95亩,建筑面积扩大到42617平方米,在校生4574人。崭新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楼一幢幢拔地而起,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一批批搬进楼房,招生就业两旺,企业纷纷上门要求合作办学,订单班、冠名班纷沓而至,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学校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近年来,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办学思路,突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创办了“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让农村贫困女孩免费上中专,学技术、立志向、强本领,取得了较好成效,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一)深入调研,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学思路
2009年3月至5月,学校对各市县中职教育生源情况开展了调查,发现60%左右的农村贫困家庭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送初中毕业的女孩继续上学。这些女孩一部分按照家长的意愿进城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供兄弟上学。但由于她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只能从事待遇微薄的简单繁重体力劳动,几年后返回农村,经济收入中断,生活又陷入贫困之中。另一部分女孩初中毕业后留在农村,早恋、早婚、早育现象普遍,加大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针对这些现象,学校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帮助这些女孩提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改善她们的生存条件,为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联合省妇联,面向全省贫困家庭女孩创办“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让每名学生在学校接受3年系统严格的免费职业教育,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力争用10年时间培养1万名掌握技术技能、品德优良的好女孩,造就1万名掌握家政知识、善于持家的好母亲,带出1万个好家庭。
(二)抓好招生、专业设置和保障工作,确保学生进得来、留得住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认真做好招生工作,抓好经费保障,确保“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办出特色、办出成效。一是明确资格条件。学校面向所有海南省户籍,在城市、农村享受低保待遇家庭中的孤残儿学生、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遭遇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急剧加重的学生和有市县扶贫办建档立卡为据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家庭学生招生,把好资格条件认定关口。二是广泛发动报名。学校和省妇联联合印制招生简章,深入农村挨家挨户发动生源,安排招生任务、组织招生工作,得到广大农村贫困生家庭的积极响应,纷纷让外出打工的女儿回家报名读书。三是合理确定专业。学校紧紧抓住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契机,明确面向市场、对接海南省产业的办学方向,形成学校发展规划与海南省产业规划对接、学生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吻合、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发展思路,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农产品加工与检验技术、烹饪与糕点制作、企业财务与超市收银、服装设计与制作、高尔夫服务等专业,服务于海南热带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旅游业等区域经济发展。四是加强经费保障。省扶贫办把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纳入雨露计划,拨出196万元资助来自琼中、保亭等11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市县的500名贫困学生,给予每人每月150元扶贫生活费及体检费、教材费。学校自筹资金171万元资助来自儋州、澄迈等6个非贫困市县的950名贫困学生,给予每人每月60元困难生活补贴。
(三)结合实际,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给予贫困家庭女孩更多的关爱。一是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学校特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二是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学校统一联系三亚、海口地区的五星级酒店,作为勤工俭学企业,派教师驻店管理。企业按月支付学生勤工俭学补贴,每人月平均补贴约600元。三是开展感恩主题教育。学校每年年末召开迎新春感恩座谈会,组织学生开展给父母亲一条短信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学习机会。四是实行分层分类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加课时辅导,对基础好的学生编成课外强化班进行强化训练,切实提高她们的专业技能。五是建立巾帼励志班党支部,培养吸收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以党建促进扶志育才工作。
二、科学发展强基固本,创先争优建功树信
近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的领导下,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五好”创建为动力,狠抓思想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认真扎实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校党政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做实、做强、做精,使学校走上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大做党建文章
学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制定和实施了党员素质提高计划,开展了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一学二评三进活动”。
1、以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契机,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学习。
坚持党委中心组每月一学和党支部每周一学制度。把《党章》、中央及省委各类重大会议精神读本、党的各种反腐倡廉规章制度等资料以及中央领导对学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装订成校本学习材料,以讲座、辅导、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组织学习。
2、坚持“二评”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分管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推动惩防体系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制定了五项廉政措施,开展了每年一次全校廉政工作评议和一次领导个人廉政考评的“二评”活动。
3、以“三进”为目标,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学校为增强各党支部活力,发挥党员的先进表率带动作用,分别制定实施了《党支部工作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和《党员达标争优考核办法》,规定了支部考核要进步,党员评议要进步,群众量分要进步的“三进”目标。
(二)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带动和推进学校全面工作
学校党建工作思路明晰,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与服务措施到位,各项工作规范有序。
1、在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中创先争优。为了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学校扎实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的实施细则》、《安全稳定责任制和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等,实行党员带头值班制度,在各科室、各班级中抽调了党员骨干和入党培养对象作为安全员,经常性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
2、在学生德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建设中创先争优。制定了学校三年德育工作规划,建立科学长效的德育工作体系。结合中职生特点,以培养会处事、懂礼节、讲诚信、有纪律、能吃苦为特色的学生为目标,从校园德育硬环境的建设,德育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更新,学生学业组合权重的调整,校园人文环境的优化等多方位出发,构建和强化我校良好的德育工作环境。
3、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创先争优。
学校坚持扶贫重在扶志,重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报国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激励引导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才,在德育工作中实行“励志”教育模式的试点改革,以“巾帼励志班”的成功德育实践带动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校团委在学生中开展了“国旗下演讲”、“唱红色歌曲”、“志愿服务”、“争做文明中专生”评选和“当好主力军,建功国际旅游岛”等系列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校企深度紧密合作,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引企入校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确立了以校企合作办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以校企连体化推进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近年来合办了海南思香源食品厂、科信行服装厂、科信行印刷厂等企业。
校企合作办企创造了三赢局面:专业教师任生产顾问,培养真才实料双师型师资;学生专业实训或勤工俭学,熟练技能及解决生活经费,培养非专业素质;企业解决了厂地、用工问题。
(二)设企业校区
按企业出厂地、学校出师资、学校与企业共同负责管理,每个校区学生人数500人配管理人员5人的模式设观澜湖校区(高尔夫专业)、老城校区(食品加工专业)、滨海大道校区(酒店服务、烹饪专业)。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加强科学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在2010年全省中职技能大赛中,学校在计算机、烹饪、服装、酒店管理等项目的比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第七届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荣获征文类作品比赛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摄影类作品比赛1个三等奖。学校先后获得“海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学校”、“海南省首届职业教育杰出创业人才培养学校”、“海南省旅游及酒店业十大人才培养基地”、“海南省法律进学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德育教育先进单位”、“海南省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