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三

    55年治病分文不取

    ——记厦门新圩镇后亭村共产党员黄献阔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6日 04版)

        一件穿了15年的兵绿衣服,一条老旧的裤子,一双沾满尘土的鞋子,这是记者见到黄献阔时的第一印象。黄献阔的这身“行头”已经有不少年头,出去给人采药时还要戴上一顶有窟窿的草帽。他也因此得名“济公”。其实,黄献阔被乡里人形象地称为“济公”,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有“济公”的济世助人精神。

        免费为患者看病

        见到黄献阔时,已是早上10点多了,但他还顾不上吃早饭。因为患者大老远就过来排队了,黄献阔实在是不忍心让他们等着。

        黄献阔的“诊所”可谓门庭若市,每天来“问诊”的平均有三十多人,远至黑龙江、新疆等地。村里人回忆说,90年代初,在农村很少见到小轿车,但他们村里常常有小轿车进进出出,全都是奔黄献阔而来的。

        即便找黄献阔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就是对患者分文不取。有时药店里买不到的草药,他还自己上山采。这一坚持,就坚持了55年。

        身兼厦门同安中草药协会副会长的黄献阔,眼看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很着急。他说:“这么多的偏方、药方,如果失传了相当可惜,将来我想公布出来,留给社会。”

        退休老村长心还是一样热

        “每当我们走在这样平坦、宽阔的道路上,看着两旁建得井然有序的房屋,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黄献阔,心里很是感激。”村民黄腰治回忆说,黄献阔当村长那会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用了一年半才做通了所有村民的思想工作。

        其实,厦门新圩镇后亭村展现出的美丽和谐村庄图一直都有黄献阔持续不断的关注。从村长的位置上卸任后,并没有“卸掉”黄献阔的压力。在后来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中,黄献阔第一个站出来把自己的房子给拆了。对于一些想不通的拆迁户,黄献阔必定每天晚上要上门逐个做思想工作。在他的影响下,每天有近十户村民与拆迁部门达成拆迁协议。

        和谐村庄在黄献阔眼里,还应该是大家过得和乐美满。只要有哪家夫妻吵了嘴,哪家兄弟不和,他都当成是自己家里发生的事一样,非要上门调解和好。

        每天“工作”16个小时挣钱助人

        到过黄献阔的住处,很多人都诧异了,其居住的条件竟是如此简陋。家门口,还有像“小山”一样的垃圾。而这些垃圾,在黄献阔眼里也成了“宝贝”,因为这些还可以卖不少钱。卖垃圾得来的钱,黄献阔全都用在困难学生身上。

        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除了把大部分时间给患者外,其他时间就用来捡垃圾、种果树、养猪牛。老人的辛勤劳动,仅仅是为了让村里有困难的人过得更好。今年,后亭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收到了黄献阔送来的“慰问金”及日常用品。天冷时,他们还能收到黄献阔送来的棉被等御寒物……

        熟悉黄献阔家境的人,都清楚老人其实不愁吃穿,因为他的孩子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常常有人不理解黄献阔为什么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而要选择“苦行僧”式的生活。面对这个问题,黄献阔总会很自豪地说,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温普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