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6日 星期三

    用光影记载千秋伟业

    ——《中国三峡》热播引观众好评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6日 09版)

        “一切伟大的创举和奇迹,都源于梦想;一切辉煌的成就和事业,都源于执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首部全景式反映三峡工程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中国三峡》正在中央电视台数个频道播出。美轮美奂的长江景致,壮怀雄伟的三峡工程,几代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汇集成了一首中华民族崛起的壮丽篇章,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强烈反响。

        一段激奋人心的历史进程

        “讲水之利,讲得情理交融,畅快淋漓;讲水之害,讲得泪湿衫襟,不堪回首;讲三峡大坝的千秋伟业,讲得精神振奋,荡气回肠。”湖北电视台高级记者张以庆这样评价。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捷也赞许道,“这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梦想化为现实的人文历史,也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调查报告。”

        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副主任曹征感慨地说,如果把三峡大坝比作一座历史的丰碑,那上面应该刻有长长的一串姓名,有伟人、决策者、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数以万计默默奉献的普通建设者,还有那些阔别故土、重建家园的百万移民们,历史的丰碑将会永远地铭记他们的名字。

        一部质量上乘的艺术精品

        “满脸沧桑的老船工仰天长歌,那粗犷而真情的长江号子,响彻天宇,让我仿佛听到了中华民族不枯不朽的生命力爆发出来的呼唤,听到了穿透古老与现代时空的灵魂呐喊。”纪录片评论家、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陈光忠对影片的开篇处印象尤为深刻。三峡工程规模之大,耗时之长,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也属空前。在不足100分钟时长中怎样“装进”这么多重要的事件?用什么方式去叙述这个奇迹般的故事?面对这么大的创作难点,《中国三峡》却举重若轻,将宏大历史娓娓到来,处理细致得体。

        著名词作家、剧作家阎肃评价道,影片气势宏伟、挥洒自如,画面有冲击力、内容有震撼力、音乐有感染力,是一部精心制作、质量上乘的精品佳作。难怪重庆市原副市长甘宇平也说,“《中国三峡》是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所有有关三峡的影片中最打动人心、最富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一部。”

        一种百万移民的心灵共鸣

        《中国三峡》不仅让不了解三峡的人走近了三峡,更让三峡工程的亲历者们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宜昌市秭归县移民局原局长吴志国说,影片仿佛把他带回十几年前自己做移民工作的时代,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把移民工程搞好,为工程做贡献,是件特别光荣的事。

        当“告别三峡,走向天涯……”的歌声响起时,熊德国哭了。作为三峡外迁移民的优秀代表,他2001年举家从重庆忠县迁往山东寿光,如今已是当地的致富能手。听说《中国三峡》要播出,他早早就守在电视机前。“影片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也让我更加了解三峡工程了,这是党的英明决策,我们移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政府的关怀,我们自己也不能给三峡移民丢脸,一定要在新的家园干出一番事业来。”

        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村的马尚兴是1998年从175米水位线下后靠搬迁的三峡移民,如今在宜巴公路旁已建起了一栋3层小洋楼。他看到影片中有关三峡移民的段落,兴奋地对记者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特别是移民工作人员做了不少奉献和牺牲,使我们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都有了很大改善。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将来的生活会过得越来越幸福。”  (本报北京7月5日电 本报记者 李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