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4日 星期一

    川藏线上“奇路劲旅”

    ——记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04日   10 版)

        20世纪50年代,川藏兵站部官兵“驾长车”闯关克险,在“生死线”上出色完成国防运输任务,被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奇路劲旅”。

        进入21世纪,这支“奇路劲旅”续写辉煌,出色地完成进藏运输和多样化军事任务,创造出进藏运输连续6年“零亡人”奇迹。军委、总部首长批示表扬:川藏兵站部“完成任务好、部队形象好、安全稳定好”!

        破解“牺牲不可避免”难题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川藏兵站部建部57年,有658名官兵长眠于千里川藏线,每3公里埋下一具忠骨。在“生死线”上执行运输任务,“亡人事故”一直是汽车兵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如何破解“牺牲不可避免”难题?5年前,兵站部党委“一班人”大胆提出对进藏运输实行实战化组织、铁路式运行、航空式管理的新思路。他们摒弃“多拉快跑”不顾安全的错误做法,推行“多拉好跑”目标责任管理,对进藏运输人车管理、途中安全教育、到站休整食宿等每个运输环节逐一规范,使进藏运输步入正规化管理良性循环轨道。

        他们投资上千万元,建成川藏公路军事运输指挥系统。兵站部指挥网,可以进行部对团、团对梯队的指挥;为运输车辆安装车载电台,建立梯队指挥网,可以进行梯队对车队、车队对单车的指挥;干部骨干人人配有对讲机,建立车队管理网,可以指挥管控到单兵单车。

        川藏兵站部近年执行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多样化军事保障任务10余次,实现成建制部队整师整旅紧急输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扫除多个安全盲区

        过去,汽车部队执行进藏运输任务,一趟高原跑下来,少说也要牺牲两三个,多则七八个,最多的一年牺牲了17个。

        2002年初,时任川藏兵站部部长张全林提出“零亡人”目标时,不少人认为是“天方夜谭”。

        川藏兵站部党委“一班人”由此认识到,必须在方方面面扫除安全盲区。他们广泛开展“安全工作大家评”活动,深入剖析亡人事故原因和症结,总结事故发生的深刻教训,教育引导官兵客观地看待车辆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坚定官兵“零亡人可以实现”的必胜信心。

        结合运输任务,针对川藏线地形、地貌、路况及气候特点,他们采取召开“四会”,即车队出发前召开安全预测“车头会”、危险路段召开安全风险“评估会”、事故地点召开规避风险“现场会”、复杂天候召开天气预测“分析会”等,普及和深化安全行车知识。

        结合专业训练,他们创新驾驶员培训方法,采取“四二训练法”、“层次训练法”、“高原强化训练法”等,缩短驾驶培训周期,提升安全行车本领。

        与此同时,川藏兵站部打造信息化川藏线,催生安全运输保障高效能。如今,随着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启动,散布在千里川藏线上的千台车辆,不管山多高,气候多恶劣,距离有多远,只需将车队编号输入计算机,就能实施不间断、全天候、远距离实时指挥监控。一旦有紧急情况,随时能发现处置。

        川藏兵站部政委杜宜凯说:干部队伍是安全工作的龙头,抓住了干部队伍,就抓住了安全工作的核心。近年来,他们采取岗前培训、补差培训、按业分训等方法,定期对干部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每个干部都成为抓安全的行家里手。

        如今的兵站部所属部队,安全文化无处不在。走进营区,抬头就是“生命诚可贵,安全大于天”等一幅幅安全警示标语;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是“雪天防路滑,雨天防塌方”等一条条安全行车小常识;步入车场,满目皆是“不带故障出车,不带情绪开车”等一个个安全提示语。

        争做传播先进文化“窗口”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中国……”

        每当川藏兵站部车队开上川藏线,沿途就会有藏族群众手捧哈达,唱着这首歌欢迎子弟兵;每当官兵夜宿兵站,藏族群众就会采来一束束山花,插满汽车车门……藏族群众用这样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子弟兵的尊敬和感激。在他们心中,川藏兵站部官兵代表着党的形象、传递着党的温暖、播撒着文明的种子,是一个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

        西藏波密县扎木镇卡达村经济发展缓慢,村里干部威信不高。川藏兵站部扎木大站官兵得知后,建立站党委带村党支部、党委书记带村支书、党委常委带村支委的“一对一”帮扶机制,签订“军民共建文明示范村”协议等。他们帮助村党支部分析梳理重难点问题20多个,有针对性地制定12条改进措施,由此带动群众致富,村党支部威信越来越高。去年,村党支部建设经验受到中组部肯定,被西藏自治区党委表彰为“基层政权建设先进党支部”。

        川藏兵站部还与沿线50所学校签订捐资助学协议,组织官兵与贫困学生结成“帮学对子”,为藏区学校赠送电视机52台,赠送书刊1.3万余册等。从“帐篷小学”、“马背学校”再到希望小学,汽车兵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本报特约记者 银 军 本报通讯员 于鸿涛 黄建华 饶艺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