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沈阳7月3日电(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孟家镇黄花岭村绝大多数村民都养鸡,但由于经营分散、信息闭塞,许多人家都赔了。2010年,村里建立了养鸡产业党支部。除了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外,还邀请经验丰富的党员现场示范,并为养鸡户提供统一进鸡雏、统一购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等服务。400多名养鸡户在党员的带领下,终于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年人均收入万元以上。村民王亚东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对入党不是很热衷,现在都在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辽宁省法库县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聚在产业上、让村民富在产业上。像黄花岭村这样的产业党支部全县共有160个。
农村党支部按乡镇、村设置,这是多年来的一贯做法,计划经济时期,这种办法不仅有效而且高效。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这种办法好像不太灵了。秀水河子镇高三家子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晓国说:“村民有搞种植的,有搞养殖的,有到外地打工的,想招呼到一起开个会,都特别难。”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找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结合点,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引领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需要。法库县委书记冯守权说:“以前大伙凑到一块,也说不到一块,现在,产业相同,居住邻近,坐到一起,有唠不完的嗑儿。”
大孤家子镇路房申村2007年成立 “广盛源牛业专业合作社”,当时吸收社员75名。2010年成立“牛产业党支部”后,全村人均增收近700元。产业发展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也增强了。2011年又有42人加入了合作社,其中包括5名党员。一些在外地打工的党员也纷纷回村,加入了党组织的怀抱。
双台子乡侯家堡村党支部书记袁桂竼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各忙各的,看不到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现在大家都绑在一个产业链上,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凸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