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革命、理想……当这些热血奔涌的词汇,聚集于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代,它注定会演绎一些别样的人生。
海飞的长篇小说《向延安》以一种从容而又略带激扬的语调,借助繁复的故事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走向,再现了历史深处某些隐秘的青春记忆,激活了战火背后无数青年的热血与理想,壮志与雄心。
《向延安》的故事地点发生在旧上海,时间则从抗战一直延续到解放。无论空间还是时间,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高度的表征意义。为了在相对宏阔的层面上,有效呈现旧上海繁芜驳杂的社会形态,以及历史冲突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向延安》在结构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它以向金喜为中心,分别构筑了两个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一是以罗家英、程浩男、邬小漫、李大胆等同学为主的故事单元,一是以向家四姐弟为主的家庭故事单元。这两个故事单元通过向金喜作为纽带,在各种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始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同时也折射了创作主体的深度思考——无论是集体、家庭还是个人,在巨大的历史劫难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彼此分割。
在以罗家英、程浩男、李大胆、陆雅芳、邬小漫等同学为主的故事单元中,作者着重书写了理想、革命与青春的碰撞,展示了热血与信念的相互激荡。这群英姿勃发、爱憎分明的青年学生,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自觉地充当了启蒙者的角色,无畏而机智地穿梭于大上海的各个角落,不断地唤醒人们的抗争意识和反抗热情。在中共地下党员“老海”的精心组织和策动下,“延安”不仅成为这一代青年心中的理想圣地,也成为中华民族希望的明灯。他们反复朗读着那首《到延安去》,在革命与理想的互证互释中,逐渐明确了人生的信念,也明确了自己的使命。
在以向家四姐弟为主的家庭故事中,作者同样也展示了历史的残酷与复杂。向金水,出于对时局的投机性判断,进入了臭名昭著的极司菲尔路76号,成为日本鬼子的帮凶;姐夫国良由锄奸队而入军统,在上海滩神出鬼没,并亲手结束了金水的生命;向金美以手中的笔,不断向人们发出革命的召唤,最后奔赴延安,成为非同凡响的革命诗人;金山、武三春、袁春梅作为中共地下党员,不停地调整各自的社会角色,穿梭在各种看不见的战线中;即使是父亲生前的好友饶牧师,也在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着中国人民的卫国事业……
《向延安》从现实和人性的客观情境出发,演绎了选择与被选择之间的内在关联。它既写出了金水、凤仙、程浩男、国良之类的悲剧性选择,以及这种选择背后的巨大迷津,也展示了金山、武三春、袁春梅、罗家英等地下英雄默默无闻的献身精神,并从中折射了信念的巨大力量。《向延安》是一部鲜活而好看的小说,因为它的叙事主体建立在谍报锄奸之上,拥有许多悬念性的情节元素。但《向延安》又是一部耐读的小说,它将热血奔涌的青春和理想,置放在历史冲突最幽深、最尖锐的地带,并使人物既活在真实的人性之中,又活在坚定的信念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以一群神采飞扬、个性鲜活的人物,表达了创作主体这样一种思考:信念是青春的有力证词,也是生命的重要支撑。
《向延安》 海飞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