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9日 星期三

    为师生搭建舞台

    ——访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9日   15 版)

        走进金伟良的办公室时,他正在为粉红色的条纹衬衫搭配领带迎接来采访的记者。金伟良身上学者气质很明显,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他作为一所万人大学的管理者的忙碌感。办公室里的他显得气定神闲,采访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着。

        作为一个学者

        作为土木工程可靠性和混凝土结构耐久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专家,金伟良领导科研团队研究混凝土“变老”的机理,并按照不同环境进行了试验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发展了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体系和应用综合技术,延长了建筑物的“退休”年限。这项技术在“百年工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中得到了运用,除此之外,在青岛海底隧道、舟山港等重大工程上,有效地保障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使用寿命。

        记者:您现在管理一所万人大学,还有时间搞科研么?

        金伟良:我一直认为教育家首先要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有一定贡献。一个教育家为了行政工作就放弃原来的科研,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国外很多大学例如斯担福大学的校长就既是院士又是教师。但现在的工作很忙,只有工作之余才能有时间搞科研,我戏称现在的工作是“5+2”、“白加黑”。

        但我不放弃科研,不必苛求校长为了当好教育家而放弃自己的学术。在我50岁之前,搞科研事必躬亲,但多年来,我也逐渐组建了一支不错的科研团队,包括四名教授和一批年轻有为的副教授。我开始转换角色,重点对科研方向整体进行把握。担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之后,我更致力于研究怎样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与学科水平。

        作为一个教育者

        雨后,走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校园里,空气清新,满眼望去尽是翠绿。这所即将迎来建校十年的年轻高校,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漂亮。学校中来来往往的学生富有朝气,老师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学校的面貌积极向上。而作为这么一所定位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掌门人金伟良对学校的发展,对教育本身有什么思索呢。

        记者: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作为浙江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合办的院校,在硬件上,得到了宁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软件上,浙江大学无论从师资还是管理上都鼎力相助。那么您对于学校是如何定位的呢?

        金伟良:从我们学校建校伊始就定位于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不能只是“应用型大学”,前面要加上“高水平”。宁波理工学院是宁波市和浙江大学合作办学的院校,浙大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创新人才,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顶天”;那我们就是“立地”了,利用浙大的辐射,围绕宁波的人才需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我们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目标定下来之后,我们确定的办学思路是: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宁波为中心,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特色专业,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积极开展服务型的科研活动,为地方提供了有力的人才、科技的支撑与服务。

        记者:您提出要走“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放办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道路,该如何来理解呢?

        金伟良:我们要从特色、质量和管理抓起,这三部分结合在一起,就是学校的内涵建设,这是学校的内功,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所在。但这只是平步走。如何办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并在国内有所地位,如何能做到像北大、浙大那样高水平发展,就一定要做到开放办学,向区域开放,向社会开放,向国际开放。 

        作为一个管理者

        近距离地接触金伟良,可以感受到他能从现在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并且享受这种乐趣。这中间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智慧。

        记者:管理一所学校肯定有不少琐碎的事情,您如何处理?

        金伟良:我觉得当院长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懂得放权,因为每个人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必须要大家来做。这样的工作才是愉快的有目标的工作,这样学校才能办出层次来。

        我时常对老师们说院长就是给老师学生搭建舞台的,上面的演员是你们,用什么道具演、怎么样演是要你们自己去考虑的,但我会尽我所能来帮助你们。人与人的管理既要有制度的约束,又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要有一个亲和的氛围。

        记者:管理制度上如何考虑?

        金伟良:制度需要逐步建设完善,一个是要有决策机制,第二是要有咨询机制,第三要有监督机制。对学校来说,不仅要有一般的纪律监督部门,还必须要有教学质量的监督部门。目前,我们学校正在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探索一种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从而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们的学校已经经过十年的洗礼,我希望再过五年,在我们的努力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要成为同类院校中的地标。       (本报记者 张 焱)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