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永远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任务为任务。“党指挥枪”,永远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就能保证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保证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军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党指挥枪”,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是党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是关乎党、国家和军队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
“三湾改编”与“党指挥枪”
记者:“党指挥枪”原则的建立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秦利:“党指挥枪”原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在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的政权”。大革命失败后,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必须建立一支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
追溯“党指挥枪”的产生、发展,就绕不开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受严重挫折,急盼革命成功的官兵灰心丧气,部队中逃跑成风,5000人的队伍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剩下不足千人,军心涣散。
这支起义军的领导者毛泽东在三湾村一间名为“泰和祥”的杂货铺里开始了思考,他将部队缩编成一个团,并创造性地在部队中建立起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基本制度。班排设党小组,营团建党委,“支部建在连上”,连以上设党代表,部队一切重大行动,必须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在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人民军队“党指挥枪”的铁律。“三湾改编”从组织上实现了党对基层和士兵的直接掌握。
后来在井冈山,斗争异常艰苦,红军数度濒临绝境,但始终军心不散,队伍不垮,反而日益壮大,正是源于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记者:怎样理解“党指挥枪”原则是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进行斗争的正确抉择?
秦利:“党指挥枪”原则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坚决斗争中逐渐确立的。长征途中,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兵强马壮,同党中央争兵权、闹独立,企图用枪来指挥党。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一文中深刻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国民党以“正统”自居,一再借此诱逼共产党交出军队、放弃军权,还要派特务头子康泽到八路军任政治部副主任,毛泽东一口回绝。他说,为了抗战,我们可以换上青天白日帽徽,但决不容许康泽之类的特务插手人民军队。在党内,王明右倾投降主义主张“建立全国统一的国防军”。对此,毛泽东强调指出,红军及一切游击队中,共产党绝对独立领导之坚持,是完全必要的,共产党是不许可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任何原则上的动摇的。据此,我们党恢复了部队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的名称。
正是由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而保证了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保证了军队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军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建军之魂、立军之本
记者:怎样理解“党指挥枪”原则是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根本法宝?
秦利: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成长胜利。
战争年代,党领导人民军队英勇战斗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革命斗争的最前列,以弱胜强,战胜了国内外强大敌人,在赢得这场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从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为夺取全国政权而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当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开赴前线、捍卫新生的共和国;多次进行边境防御作战,捍卫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和海洋权益;积极参加和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斗争中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发展壮大、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根本保证。
人民军队,永远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任务为任务。“党指挥枪”,永远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本报记者 甄澄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