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8日 星期二

    高考状元热为什么总降不了温

    作者:李思辉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8日 02版)

        近年来,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但这几天又有不少省份公布了高考状元。不少高校仍然为高考状元提供高额奖学金,一些媒体依旧为状元热推波助澜,这实在是不可取。

        在高考中能拔得头筹,说明考生有着相对较强的学习能力,社会对这些考生给予关注也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地方可以无视禁令公布状元名单,一些媒体可以不切实际地大肆宣传,一些利益相关者可以蓄意炒作。说到底,高考成绩只是评价学生素质的一种依据,决不能对这个成绩过分崇拜。那些打着各种幌子、散播高考状元成绩信息的做法,明显欠妥。对此,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理性地对待和处理,积极做好管理和引导。把高考状元推到台前,不仅于教育改革无益,更可能对状元本身造成伤害。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破除唯分是从的评价机制,是这个工程的重要内容。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做法,本身就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背离。一些地方乐此不疲地公布状元名单,一些媒体趋之若鹜地展开新闻聚焦,无疑会加剧人们对分数的崇拜和迷信,拖教育改革的后腿。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的禁令,是对考生的保护。正如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所言,“全社会要共同为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高考状元,对这些考生来说,表面上看是一个耀眼的冠冕,实际上却是盛名之累。顶着状元的帽子,考生们的确能得到一些升学择校的好处和实惠。但这种效应,也可能打破他们平和的心态,让他们今后的成长带上心理负担。一份关于中国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显示,很多高考状元并没有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成为顶尖人才。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高考状元之殇”,也有人认为社会对高考状元的预期明显过高。不管对这个现象怎么理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过去我们对高考状元的崇拜和迷信有失偏颇。而那些曾经“环谒于邑人”的高考状元们,想来也定然不会对曾经的被追捧太过兴奋。

        相比之下,当前70%以上的大学录取率,也和昔日挤独木桥的状况大不相同。对高考状元的迷信,真该降降温了。今年山东、广东等一些地方,已不公布高考排名,并对高考成绩信息严格管理,值得拍手称道。不过,要想让状元热彻底降温,还须做好配套改革,比如不以高考分数论成败,对中学及中学教师的成绩评比、业绩评先,制定新的标准;对基层教育管理部门的考评也应设立新标准。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状元热的土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