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江津人九年“大海捞针” 智障女一朝重返家园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4日   14 版)

        “春燕子,终于找到你了呀!”端午节这天清晨,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小岗垭村村民李庚树屋前的院坝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哭着,一把攥住了一名身穿花格子衣服的中年妇女。“太像了!”“两人真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被老人唤着“春燕子”的中年妇女没有什么反应,等候老人到来的人们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春燕子”是李庚树9年前捡回来的“妹妹”。

        2002年2月的一天,李庚树路过村里的一片树林时,看到一名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的青年女子正在捡地上的东西吃。好心的李庚树把她带回母亲家,请弟媳给她换上干净衣服,还给她准备了一桌饭菜。等这名青年女子狼吞虎咽地吃饱后,李家人跟她拉家常,想送她回家。不料她只会笑,连自己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都说不出来。

        青年女子有严重智障,李家人担心她离开后会到处流浪,就将她收留下来。青年女子会像小孩子一样赖床,每天早上,李庚树的嫂子都会耐心地一次又一次请她起来吃早餐;青年女子经常捡到什么都往兜里装,不管地上是什么就一屁股坐下去,每天下午,李庚树的弟媳都要为她洗满满一筐脏衣服;每次走亲戚,李庚树的奶奶都记着带回来一些点心给她“甜甜嘴”;遇到赶场,李庚树也不忘给她添置几件新衣服,或者几个小物品。

        有一天,青年女子突然指着自己说:“春燕。”小岗垭村的乡亲们终于知道,李家新来的这个妹子叫春燕。全村人都帮着打听春燕的家人,但9年过去,每一条线索都石沉大海。

        今年5月下旬,珞璜镇干部彭小琴在一次民情走访中听说了春燕的事。李家人和乡亲们还七嘴八舌地告诉彭小琴,春燕这几年还说过“都江堰”、“郑友军”、“梅花村”这几个词,不知道是随口乱说还是真的跟她有什么关系。

        回到办公室,彭小琴马上上网搜索。经过反复筛查,她发现春燕所说的梅花村就在青城山边,隶属都江堰中心镇。但是网上没有关于梅花村的进一步消息,根本没法了解郑友军的情况。她又发动镇上的同事,终于联系上了梅花村的黄支书。黄书记说,11社有一位叫郑友军的老人,女儿9年前失踪了。

        拨通郑友军的手机,用彩信发去春燕的照片。电话那头很快传来老人的哭声:春燕是他先天智障的女儿郑丽亚,生于1970年,小名春燕。

        李庚树一家和小岗垭村的乡亲们,一起为春燕父女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大家有说有笑地吃了顿端午节的团圆饭。

        午饭后不久,郑友军父女起身回家。李庚树的奶奶拿着一件准备送给春燕的小礼物送行。快要走出院坝时,春燕突然不声不响地返过身来,在奶奶跟前跪了下去。

        每个人强忍着的眼泪,都不停歇地流了出来。(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袁孝春 黎 竹)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