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戏曲事业谁来坚守

    杭州“余青峰现象”引剧坛关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4日   12 版)

        本报杭州6月23日电(记者叶辉)“杭州丰润的历史底蕴给我以酣畅的灵感,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给我以悠闲的情怀,杭州宽松的文化环境给我以自由的心态,杭州现代的生活品质给我以新鲜空气,有了杭州,才会有我的这些剧作。”今天,在《大道行吟——余青峰戏文自选集》媒体见面会上,青年编剧余青峰这样对记者说。

        今年38岁的余青峰是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引进的特殊人才。他是国内屈指可数的优秀青年剧作家,去年10月,中国剧协、杭州市委宣传部曾举办“首届杭州国际青年剧作家论坛暨优秀青年剧作家余青峰作品展演”,专家们认为,是“杭州成就了余青峰的戏剧事业,余青峰提升了杭州的戏剧品质”,如果没有杭州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余青峰的《简爱》、《女人街》、《洪昇》等一系列越剧作品就很难完成。

        余青峰称自己是一个戏剧流浪汉,是杭州这座城市使他这个流浪汉安定下来安心创作。他在这部自选集中收入的《赵氏孤儿》、《李清照》、《烟雨青瓷》、《青藤狂歌》、《大道行吟》等11部剧作中,有9部是他在引进杭州后的4年里创作的,8部已被搬上舞台,且都获得国家大奖,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密集地推出这么多优质剧作,这在中国剧坛甚为罕见。

        “4年时间,9个剧作,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密集的成果,这在杭州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这种‘余青峰现象’值得注意,值得研究。”戏剧理论家周冠均说。

        戏剧理论家们高度评价余青峰在戏剧事业上的执著和坚守。戏剧理论家胡效琦说,现在很多编剧都去编电视剧了,余青峰的执著和坚守殊为难得。这种坚守会不会是将来成为大家的基础?希望他能坚守住,希望中国剧坛能出大家。

        余青峰申述自己执著坚守的理由是:热爱戏曲艺术,为戏曲的魅力所折服。戏曲编剧越来越少,日益冷清的戏曲事业谁来承继和坚守?他坚信,戏曲的危机是危中有机。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总有其独特神韵,在经历一阵低潮后势必反弹,重新焕发光彩。

        戏曲理论家顾天高说,戏剧的确已走向低谷。他说自己特别喜欢余青峰写徐文长的《青藤狂歌》,特殊人才的成长需要宽松的环境,徐文长就是因为环境不宽松而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余青峰还只有30多岁,正处在创作的旺盛期、爆发期,又处在杭州这样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应再接再厉,写出更多好作品来。

        杭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建一在《大道行吟》序言中说:“在当今纷繁熙攘的世界里,仍然有像余青峰这样的优秀青年剧作家在坚守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守望着自己心田的乐园,这是中国戏剧发展的希望所在。”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