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围绕育人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郭大成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4日   15 版)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1940年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70多年来,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工作,在新形势下,继承发扬传统,提出了在改革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把“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党的建设创新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创建了德育答辩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党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立德育答辩制度。德育答辩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大学四年过程中通过德育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三个环节,从思想道德、学业、人际交往、遵纪守法等方面出发,对大学生活和个人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实施、修正和总结,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交流答辩并进行评价,从德育开题到德育答辩已经形成了首尾相连的全过程教育体系,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了“党群零距离”工程。学校党委以党建课题立项研究为牵引,以实践活动项目立项为驱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开展了“零距离促发展、促成长、促和谐”等活动,为促进世界一流理工大学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零距离促发展”,党群肩并肩为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防科技事业作贡献。学校各级基层组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防科技发展要求,通过交流研讨、老中青传帮带等途径,带领党员群众努力为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服务。机械学院车辆工程系在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等重大活动中,党支部带领党员,解决团队成员的思想和生活困难,解决关键环节技术,圆满完成任务,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零距离促成长”,党群手牵手为人才培养作贡献。每位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联系1-2个班级,采用主题班会、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信息与电子学院推出了“德育小导师”制度,邀请优秀毕业生党员指导低年级学生。基础教育学院联合专业学院开展了“支部手牵手、师生零距离、知心促成长”活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光电学院建立了学生党支部博客,畅通了交流渠道。

        “零距离促和谐”,党群心连心为和谐校园建设作贡献。建立党群沟通机制,学校党委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年办10项“实事好事”,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促进了校园和谐。

        目前,“党群零距离”工程覆盖了学校各级党组织,延伸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学校创先争优和密切党群关系的常态活动。“党群零距离”活动强化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显著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党员师生主体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创建了“三服务”理念。学校不断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上下工夫,努力把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抓大事、谋全局、促发展、建和谐、保稳定的坚强领导集体。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各项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科学实现形式,确保这一体制在学校的正确落实。一是正确认识职权。党委及其常委会、校长及其行政系统、党群工作会各有侧重。二是明确决策方式。三是健全会议制度。对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群工作会等各类会议的议决范围、职能定位、出席人员、会议制度等做出明确规定。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和导向,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三服务”理念,即“干部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所有工作要为人才培养服务”。坚持聚焦中心、服务基层,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包括职务评聘、考核标准、资源分配等相关政策的导向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将政策和资源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引导干部员工自觉做到“心向基层想,眼往基层看,腿朝基层跑,事为基层办”,把教师工作的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把解决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完善了校领导接待日制度、联系院系和学生班级制度、联系离退休教职工支部制度等。校领导经常深入联系学院,共同研讨学院中的重大问题。

        选人用人公开透明,干部考核注重实绩,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坚持“两个为主”,即以考核实绩为主;以考核主要干部和班子为主。2009年在全面总结考核履行本岗位职责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干部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促进本单位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取得的实绩。二是坚持“两个结合”,即:单位年度考核工作与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相结合,对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与单位整体工作业绩评价相结合。对学校不同类型的干部,考核内容有所侧重。实践表明,这种改变更加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工作新的推力。三是坚持突出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了克服“官本位”和“行政化”倾向,加大基层服务对象对机关处级干部考核评价的权重,以此引导机关干部更多地关注基层、关注服务师生。

        以“五个三比”活动为抓手,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学校以“教工党员争做育人标兵、学生党员争做成才表率”为主题,深入开展五个“三比”活动:一是在教师党员中比师德、比育人、比成果;二是在学生党员中比理想、比学习、比成才;三是在机关党员中比作风、比服务、比效率;四是在工勤党员中比态度、比技能、比奉献;五是在离退休党员中比境界、比健康、比作为。五个“三比”活动的开展做到了分层次、全覆盖,充分调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二可、北京高校育人标兵薛庆、吴鹤龄等一大批师德高尚、育人有方、成果突出的典型代表,以及北京高校成才表率程德文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

        建立两条“两线合一”机制

        形成了包括校训、校风、学风、育人目标等在内的北理工特色精神文化体系,建立“两线合一”机制,引导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核心命题,深入思考,勇于实践,探索创新,集全校师生智慧,凝练提出了“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风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以及“高远的志向、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的育人目标等,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并逐渐内化为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的共同价值观。

        实行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两线合一”机制,加强基础学院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在育人中的作用,把科技工作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推动“双团队”建设,既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又培育高质量人才,是科技团队同时更是育人团队。要求教师特别是科技创新团队在科研中吸引、吸收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课题研究,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生涯规划的指导,实现传帮带;有的团队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术会议等提供经费支持,吸引本科生毕业后在团队进入研究生学习。学校干部、教师经常深入学生,帮助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