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纵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胜利之路

    特邀嘉宾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 毕京京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4日   10 版)
    张水旗 摄

     编者按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之日起,为何能不败于任何敌手?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毕京京,从这支军队的道路选择上,回答了创造这一奇迹的奥秘。由于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就行进在党指引的大道上,故而“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之日起,为何能从小到大,由弱至强,始终行进在一往无前的胜利之路上?一首飞扬的军歌唱出了其中的奥秘:“……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使命”成就“光荣”  

        党开展军事工作、领导人民军队走过的道路,始终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实现独立自强的道路紧密相联,这样的使命与道路,成就了人民军队的伟大与光荣。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灾难深渊。当年,几千英军便征服了拥有近百万军队的清帝国,凸显了锻造一支先进军队对于中国是多么至关重要。

        狂飙突进的北伐战争,因蒋介石反动势力调转枪口,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而失败。这血的教训,使有志于民族自强自立的中国共产党人痛切认识到,“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

        有鉴于此,我们党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创建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新型军队。由于这支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因此具有不可战胜的强大基因,虽一开始弱小落后,却显示了无可估量的战争潜力。

        纵观世界历史,军事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一般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整体现代化;国家现代化优先于军队现代化。然而,近代以来的中国,富国与强军在时间逻辑上却是倒置的,军事发展、军队现代化具有最大、最紧迫的优先权。如果说在与西方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传统军事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多米诺骨牌”最先倒下的那一块,那么,中国人民在现代史上最终“站起来”,则首先表现为中华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根本没有和平建军、强军的环境条件下诉诸全新的军事选择,催生全新的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从而在军事上最先“站起来”的过程。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成就了人民军队通过战争中学习战争,以劣势装备战胜国内外一切凶恶敌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伟业。

        “优势”唤起“力量”

        由于肩负起对中国人民的历史责任,人民军队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听从党的指挥,就成为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共产党人思想的先进性,与工作作风的廉洁性、模范性及勇敢牺牲精神,决定了人民军队的先进性、正义性和军队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成为我军敢于和善于战胜任何强敌的根本保证。

        战争伟力之深厚根源在于民众之中。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一切活动的唯一宗旨。我军一系列本质特征和具体原则、制度、政策,都是在这个宗旨统领下产生的,“三大民主”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都是这个宗旨的产物和体现。在这个宗旨下,广大官兵清楚地知道为谁扛枪、为谁牺牲,从而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具有一往无前、战胜一切强敌的英雄气概;在这个宗旨下,广大官兵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从而,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真诚信赖和支持。这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是任何力量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

        “创新”延展“生机”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涅槃再生的历史告诉我们,军事上固步自封必然落后和失败,而创新则是人民军队在肩负民族使命道路上永葆活力、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我军历次战争的战略战术经验都是宝贵的,而比这些经验更宝贵的,是贯穿其中为维护、捍卫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变革进取的伟大创新精神。

        坚持富国与强军统一,捍卫民族根本利益。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始终探索着自强、富强的正确道路。人民军队也始终保持着旺盛斗志,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捍卫人民根本利益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30多年前,中国走上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路。然而,过往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雄关漫道,万千险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能否在创新中增强打赢未来战争的能力,成为考验民族智慧和人民军队力量的重要试金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魂系民族兴亡,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做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抉择。这一战略抉择,回答和解决了一个战略利益不断拓展的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资源支撑强军,在有效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维护、捍卫和服务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以及人民群众日益拓展的根本利益等重大战略课题,全面推动了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找准历史方位,实现科学发展与跨越。军事领域最忌保守,又最易保守。人们往往习惯于以过往经验准备明天的战争。然而,经验无法在未来战争中重演昔日辉煌。

        军队建设与其他领域建设的检验标准并不完全相同。衡量军队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是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一场重要战争的失败必将导致一个国家陷入深重灾难,甚至亡国灭种。历史证明,一个有准确历史方位感的民族和军队,在总结既有成功经验时,必然及时吸取自身的不足和教训,永不停歇创新的脚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推动人民军队不断由“军事-农业”形态向“军事-商业”、“军事-工业”、“军事-高科技”形态跨越,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这一进程史无前例,难度巨大,要求人们深入考察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战略机遇与条件,规划适应时代特征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军队建设思路,通过改革达成市场机制与军事发展的正向关联,防止军事变革受阻于市场机制的反蚀,在中华民族追求富国强军、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以不懈的努力展开史无前例的变革、创新、创业之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当年慷慨豪迈的秦人《无衣歌》,至今唱来仍然令我们血脉贲张。让我们继承先人的光荣传统,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军事改革与发展。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