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2日 星期三

    “你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毛泽东眼中的叶挺

    《囚歌》:不朽诗篇耀中华

    作者:余正琨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2日 08版)
    囚歌(国画)朱松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籍画家)

     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六面碰壁居士   

        叶挺之为人,毛泽东曾评价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叶挺之《囚歌》,被誉为“用生命和血”写下的新时代《正气歌》。

        蒋介石劝降失败   

        1941年1月14日拂晓,在皖南事变中指挥部队战斗了8昼夜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率部队突围时,遭到国民党军108师的重兵围堵。

        为了摆脱困境,叶挺带着随行人员下山与对方谈判,却被无理扣押,顿时成为“罪人”。几经辗转,他被押到江西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

        在这里,叶挺和他的随员被拆散开来,他被单独关押在一座庙堂里。随员们则被绳捆索绑,钉上脚镣,投入了暗无天日的山洞。 

        蒋介石使出惯用的手段,威逼利诱,加紧“收买”。但叶挺不为所动,一身正气。

        1941年7月,蒋介石决定把叶挺囚禁到重庆。途中,叶挺先被移交给了军统局桂林办事处,关进了七星岩的一个山洞里。这里戒备森严,活动范围很小,和外界的联系全部被切断,吃住都不如从前。

        5个月后,蒋介石觉得叶挺的苦头吃得差不多了,遂下令将他押往重庆。到了重庆,蒋介石将他安顿在林森路的一所阔绰洋房里,每顿饭都有佳肴美味。蒋介石甚至亲自出面来劝降,还是被叶挺断然拒绝。 

        蒋介石恼羞成怒,下令将他搬进白公馆看守所,不久,又搬进了红炉厂半山坡的一所平房里,这里是重庆郊外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沟。也就是在这里,叶挺以“六面碰壁居士”为名,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囚歌》。

        郭沫若动情推荐

        《囚歌》的传世,与郭沫若的推动有关。

        1942年年底,叶挺夫人李秀文将这首《囚歌》随信送给了郭沫若。

        郭沫若读后十分感动,但当时叶挺处于囚禁中,他只好将诗珍藏起来。1946年3月4日,经过中共中央的多方努力营救,叶挺获释。郭沫若当晚就赶到中共代表团驻地看望叶挺。

        回到家中后,郭沫若在“电光中反复读着他这首诗”,百感交集,情不可遏,撰写了《叶挺将军的诗》一文,4月6日发表在刚创刊的《唯民周刊》创刊号上,对叶挺的诗进行了介绍,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郭沫若说:“这里燃烧着无限的愤激,但也辐射着明彻的光辉,要这样才是正真的诗。”“我敬仰希夷,事实上他就是我的一位精神上的老师。他有峻烈的正义感使他对于横逆永不屈服,而同时又有透辟的人生观使他自己超越在一切的苦难之上。”“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后来,《囚歌》被写进了小说《红岩》。罗世文在给小萝卜头上课时,教会了他这首诗,课后小萝卜头高兴地朗诵给了母亲听。随着《红岩》的走红,这首诗的影响更为广泛。

        毛泽东批准再入党

        《囚歌》浸透着叶挺将军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是“北伐名将”的不屈之歌,是革命斗士的英雄之歌,是共产主义战士的正气之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反映了一代名将在国难当头不能驰骋战场是何等的无奈与心痛;“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表露了对国民党反动派阴险狡诈的面孔是何等的鄙视与愤恨;“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体现了坚定的革命者拒绝敌人的诱惑是何等的坚决与彻底;“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表现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是何等的无畏与坚强。

        《囚歌》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贯穿于叶挺将军一生。

        叶挺,字希夷,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

        1924年12月,叶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从一个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战士转变,开始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革命生涯。

        1925年8月,叶挺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同年11月,叶挺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到达肇庆,组建起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即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成为我党直接掌握的首支正规革命军事武装。在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他被誉为“北伐名将”。 

        1927年,叶挺将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担任前敌总指挥和第11军的军长。同年又参加了震惊中外反动派的广州起义,任起义军的总司令。1937年9月,他毅然投身抗日战争,任新四军军长,克服重重困难,在江苏、安徽等省多次与日军作战。

        在回答特务关于“出狱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的问题时,叶挺回答说:“我将来出去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共产党恢复我的党籍。”

        在出狱的第二天,叶挺就向中共中央发出了申请重新入党的电报。很快,经毛泽东主席亲自修改定稿,党中央复电,批准他入党。1946年4月8日,叶挺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囚歌》是叶挺对党无限忠诚的凝结,是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精神遗产。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学习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大义凛然的崇高风范,学习他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不懈奋斗的英雄气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