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9日电(记者李陈续、计亚男)借着双休日的机会,安徽大学几位校领导一起走出校园,来到首都北京,就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开门”问计。“地方性的大学,要关注当地的发展,也要瞄准国家的需求。”采访中,校长程桦说。
在近日召开的“安徽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京校友座谈会”上,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杜宜瑾认为,教师队伍好坏直接代表着学校地位,要建立一支终身学习的,而不是读了博士就不读书了的队伍;建立一支开放型的,而不是死水一潭的队伍;建立一支流动型的、有出有进的,而不是无机制、无制度和无出路的队伍。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朱勇则提出,“文化创新,不仅仅是简单的校园文化创新。安徽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很有特色的,应该要在这方面做足文章。”针对现在有的文科学生,对事物的看法缺乏洞察力、历史感,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方宁提出:“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安徽大学要转变办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中国未来十年大变革时代的必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