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端午节,江西瑞金,雨后斜阳,象湖镇竹头下巷,家家户户门上插上了菖蒲。远处,高楼拔地而起,建筑工地一片繁忙。瑞金,曾经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正深入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
巷子深处的一座小院,老红军刘家祁坐在轮椅上,笑着迎接远道而来的记者:“伢子今年多大了?”99岁的老人,声音洪亮。
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大大的毛主席像;旁边的桌子上,堆着孙子送来的红蛋和粽子。
跟着红军走
(1929—1934)
刘家祁是瑞金黄柏上塅村人。
1929年,工农革命的号角响彻赣南大地。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转战瑞金,在大柏地全歼赣军刘士毅部。消息传到村里,16岁的刘家祁瞒着母亲参加了红军游击队。
母亲知道后,说什么也不让他离开。刘家祁安慰道:“跟着红军走,总有一天,咱们穷人家能翻身。”
一年后,只有一支步枪高的刘家祁参加了黄柏区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年轻的刘家祁成长很快,不久,他被推选为黄柏区少共区委书记。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宣告成立。刘家祁参加了阅兵式。走过主席台时,他和战友看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挥手致敬。
1933年,刘家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还被送到中央党校学习。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刘家祁被编入红九军团第三师工作团,负责搞宣传。从瑞金出发前,他和战友领到了驳壳枪,军团长罗炳辉做动员:“打到后方去,建设新苏区。”毛主席对大家说:“我们早晚能回来。”
一定要坚持
(1934—2008)
刘家祁没想到,自己的长征路会如此坎坷。
1934年11月,湘江战役打响。刘家祁所在的部队负责阻击追敌,掩护中央纵队过江。他记得,越靠近湘江,部队走得越慢,战斗打得就越惨烈,很多战友昨天还在一起行军聊天,今天就牺牲了。
就在渡江前的一天傍晚,部队在湖南宜章的一座林子里召开紧急会议。会开到一半,几架国民党飞机飞来,投下炸弹。刘家祁来不及卧倒,右腿被炸得血肉模糊,一块弹片嵌进了骨头,当时就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两个战友正用担架抬着刘家祁走。敌人前后夹击,情况危急。到达湖南省蓝山县牛家村时,部队只好把刘家祁等一批伤员安置在百姓家中。临走时,团长留给刘家祁7块银元。
很快,当地靖卫团开始疯狂搜捕红军伤员。老乡们把他抬到山林中藏匿起来。刘家祁卧在担架上,右腿伤口溃烂化脓,不能动弹,饥饿、寒冷、孤独一齐涌上心头。
“一定要坚持追上部队”,成了支撑刘家祁活下去的唯一信念。在山上呆了三天后,他爬回村中。老乡细心地为他洗净伤口,村里各家轮流省下红薯粥和青菜汤喂他吃。刘家祁拿出银元,老乡说什么也不要……
此时,大部队渡过了湘江,追上部队已无可能。刘家祁心里痛苦,但他告诉自己,革命的信念决不能放弃。
1937年,刘家祁辗转回到瑞金。他参与组建了瑞金黄柏地下区委,发展党员打游击。不久,“西安事变”爆发,国共再次合作。刘家祁所在的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第三师,与日寇作战。抗战胜利后,刘家祁又以做裁缝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直到1949年8月,瑞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刘家祁历任瑞金县公安局侦查组组长、赣南行署公安处秘书、瑞金县人事监察局局长、物资局副局长等职。
1975年刘家祁离休,传奇而光荣的经历让他备受尊敬。
2008年5月14日,刘家祁成为传递北京奥运火炬的全国最年长火炬手(见上图)。
扎根在新疆
(1980—2000)
在艰苦的革命生活中,刘家祁有了两个儿子,老大刘海生,1940年出生,老二刘南生,1945年出生。
1977年恢复高考,刘南生以32岁的年龄考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今江西农业大学)农机系。1980年毕业时,成绩优异的他主动放弃了在南昌工作的机会,准备回瑞金县农机厂作技术员。
可刘家祁却想让儿子响应号召去新疆,对他说:“那里更能发挥你的所学。”刘南生听从了父亲的意见。作为支援边疆建设的技术人才,他被分配到乌鲁木齐铁路局鄯善工务段。
到新疆第二年,刘南生就参加了乌鲁木齐至兰州的复线铁路建设,因专业所长,他参与负责其中的隧道穿越工程。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隧道穿越的难度很大。刘南生压力非常大,而此时,赣州地区急需农机人才,瑞金县政府有意将他调回。刘南生获悉后,有些犹豫。
这期间,刘家祁到新疆看望儿子。刘南生记得,父亲说了很多旧社会的苦难,参加红军的荣光。提到长征,父亲总有一种惆怅,“要记住,你们是在走我没走完的路。”
刘南生放弃了调回家乡的机会。
刘南生后来担任工务段技术室主任,他领衔攻克了大型养路机械在养护方面的技术难关,为新疆地区的铁路建设作出了贡献。
妻子和孩子也迁到新疆,刘南生在那里扎了根。大儿子刘欣继承父亲衣钵,在乌鲁木齐铁路局工作。小儿子刘晔2000年拿到全额奖学金,就读于美国蒙大拿大学物理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纽约长岛的一家公司从事产品研发。
自主创业路
(1984—2011)
刘海生的儿子刘春明1966年出生。1984年,刘春明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刚刚组建的瑞金市电磁线厂做拉线工。慢慢地,刘春明从一般的拉线工变成了全能电工,并成为技术骨干。
1996年厂子改制,刘春明在而立之年下岗。刘春明很苦闷。邻居给他出主意:“你爷爷是参加过长征的干部,市里有政策,可以打个招呼。”刘春明想来想去,觉得不能那样做。
刘春明开始不断找活干:摆过地摊、卖过冷饮,甚至沿街挑担叫卖过豆腐脑,吃了很多苦,遭过很多冷眼。刘家祁后来知道了这些,半晌只丢给孙子一句话:“想想我们那时候。”刘春明听爷爷说了一辈子的“长征”,他知道,自己人生的长征开始了。
2002年,刘春明看电视里报道党的十六大,其中讲到:要鼓励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并给予多方面扶持。这让他印象很深。两年后,他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文化用品店,兼卖日用百货。根据鼓励政策,小店的工商登记很快落实,当年的税费还得到了减免。刘春明的小店很快兴旺起来。开张不到一年,店面也从几平方米扩展到50多平方米,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
境况的转变让刘春明觉得更应该做点什么:他开始固定资助八一小学的贫困孩子。
2010年,女儿刘婧很争气,考入海南大学建筑系。
作为社区里下岗再就业的榜样,2011年5月,刘春明入党的申请被批准了。一天晚餐时,刘春明将这一消息郑重地告诉爷爷,多少年不喝酒的老人突然要酒喝。刘春明说,7月1日,他们一批新党员要在叶坪红军广场举行宣誓仪式。刘家祁抿了口酒大声说:“咱们一起去!”
刘春明端起酒杯,望着爷爷饱经沧桑的脸庞,抬头,正好看到墙壁上那幅毛主席像。
(本报记者 甄 澄 胡晓军 王斯敏 通讯员 姜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