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一周年了,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人们围绕人才发展规划的学习贯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政策、破解难题,开创了人才工作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已经层层开始付诸行动,人才政策创新的举措已经在许多地方纷纷出台。可以说,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的序幕已经拉开,人才工作的创造活力正在竞相迸发。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好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社会动员过程和政策创新过程。人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认识前提,学好并真正领会人才优先发展的理论精髓;必须牢牢把握解放人才的创新机制,坚持以用为本破解阻碍人才发展的难题;必须层层落实解放科技生产力这个重点任务,探索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规律,为引进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专门人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不断深化对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认识。当前,要继续抓好对人才发展规划的学习,创新人才工作思维方式,科学分析本地区、本行业人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要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人才优先的时代意义。长期以来,一些同志之所以在人才培养、选拔、评价和激励保障上存在的许多思想障碍和陈规陋习;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之所以对人才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实际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以及落后的管理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市场经济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社会财富和劳动者的物质生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同时,市场的短期行为也带来了人们对物质和资本的过分依赖和追求,带来了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思维定势,使得人才的创造价值难以体现,人才的创新活力受到压抑,人才资源的优势也难以有效发挥。解放思想首先要从传统的发展观和增长模式中跳出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为了人而发展、依靠人来发展的全新理念,诠释了人才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和优先地位,使全社会对人才价值有了思想上的飞跃。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人才资源的可持续性、可创造性的优势将日益凸显。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科学发展人才必须优先,人才优先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因此,对人才优先的认识越深刻,人才工作就越主动,思想观念转变就越到位。
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对本地区本部门人才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大胆剖析,找出症结,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比如人才管理体制是一项保障性的制度,它为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服务,同时又受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制约,体制问题不能太滞后,也不可能太超前。因此,它具有适应性和渐进性特点。解决适应性和渐进性的关键是把握好破与立的关系,要摸准立的需求,才能破得有力。要在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适时推进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需要面对长期的挑战,更需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对人才的现实问题认识得越深刻,推进改革就越能够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干部四化方针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许多制度,如选干部配班子的文化学历要求、年龄杠杠、性别比例、专业结构、技术职称、任职资历、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等。这些制度有效解决了整体队伍和班子的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问题,基本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总体需求。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证明有些框框恰恰又造成了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我们对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规律也随之深化了认识。为此,中央又明确提出了“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的科学人才观。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哪一项改革是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没有哪一个制度是一成不变的,此一时有效彼一时可能有弊。趋利避害,辩证思维,不断纠错和适应,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是我们把握了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求实精神。实事求是的关键就在于不断正视现实矛盾,不断解放思想束缚。
二、要进一步解放人才,创新人才体制机制。解放人才说到底是敢不敢坚持以用为本为人才松绑,能不能营造良好环境提高人才效能。
我们要善于营造尊重人才个性的社会文化,不解放个性就谈不上解放人才。以尊重个人权利、用好人才特长、发挥人才效能为终极目标,是许多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普遍理念和做法。美国能够人才济济,其原因就是社会公众对人才的个性、知识和社会价值普遍能够尊重,形成了特有的开放性社会环境,有效地激发了人才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热情,并造就了比尔·盖茨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
解放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好的体制机制,有助于培养选拔和吸引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这里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二是健全法制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供求关系主要通过市场供求机制进行调节,政府不应过度干预人才资源的供给,也不应以行政命令要求增加或减少人才资源需求,特别是不能干预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当然在市场调节不能实现人才资源充分创新创业和合理配置时,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采用财政与税收等政策手段、购买公益性岗位等经济手段和对口支援等行政手段来扶持人才实现创新创业,以满足落后地区和艰苦行业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同时,政府要建立统一的人才资源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对人才资源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市场其他主体的监督,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动行为。
解放人才需要一个试验探索政策的过程,因此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人才特区”建设。“人才特区”可以理解为人才工作的特殊区域,也就是在特定区域内,人才工作具有相对特殊性、前瞻性和优先性,从而增强本区域对外招贤纳才的吸引力、对内留住人才的凝聚力、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三、要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变量,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地位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以落实“千人计划”为重点,加快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充分利用世界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良好机遇,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政策措施,引进和培养国际高层次创新人才。要大胆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国际人才战略、制度和政策,特别是在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其次,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是工程领域的创新人才。要加快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政策,整合教育、科技、产业培养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学校通过联合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等多种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集聚和培养一流人才。
第三,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聚集。要树立人才的企业本位理念,探索激励优秀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积极推进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围绕关键产业实施企业优秀人才集聚工程,想方设法让更多人才流向企业,流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探索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基本平衡的人才保障机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促使人才加快流向企业。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重要骨干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凝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第四,优化社会人文环境,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当前,一些科研人员不能做到潜心研究和创新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疲于跑项目、争取经费,急功近利;论文作假,作风浮躁;收入住房等后顾之忧牵扯精力、无心钻研。这种现象困扰了科研人才成长,阻碍了自主创新进程。因此,要创新科技人才管理的体制机制;实施人才知识性财产保护政策,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实施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实施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人才是关键,解放科技生产力是重点,三者相互促进而又密不可分。现在对人才发展最大的障碍,仍然是陈旧思想观念和落后体制机制的束缚,人才发展后进的地方,往往是思想不够解放的地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才工作部门要旗帜鲜明地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做创新人才的“保护神”。要大力宣传倡导人才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帮助人们克服那些嫉才、贬才、轻才、弃才的观念和做法,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