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6日 星期四

    《建党伟业》:光影谱写红色史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6日 12版)

        2009年,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部云集电影界最强大拍摄演出阵容的献礼影片《建国大业》热映并刷新国产影片票房纪录,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两年过去了,中影集团再度发力,为建党90周年精心打造献礼影片《建党伟业》。延续了“全明星+大制作”的创作模式,同样是主旋律影片市场化运作,人们不禁好奇,《建党伟业》能否延续、甚至突破《建国大业》当年缔造的神奇?今天,影片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在全国公映并推出IMAX版,此后还将陆续登陆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院线市场。随着影片大幕的徐徐拉开,观众心中的疑问也正逐一得到解答。 

        带给观众的是惊喜和感动

        虽然是工作日,北京各大影院却因《建党伟业》的上映而红火异常。下午两点半,海淀剧院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组织单位职工1200多人包场观看《建党伟业》。“我们提前两个多星期就去预定了场次,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看这部电影,特别有意义。”自动化研究所办公室的小宋说。不只是单位包场紧俏,影院售票也是一片火热。下午5点,刚到下班点,华星国际影城的售票窗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龙,六点到九点的票几乎全部售完。 

        为了第一时间看《建党伟业》,公司白领许婷婷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下了班就跑过来买票。她坦言:“和看《建国大业》时的初衷一样,为了数明星,但是《建党伟业》给了我比看《建国大业》时更大的惊喜。除了明星大腕和青春偶像的惊艳亮相外,上学时在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历史仿佛活了一样,一幕幕,带我走进那个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岁月。” 

        “中国共产党建党的那段历史,一再为众多的历史叙述和艺术形式所表现,影片《建党伟业》将如何精彩胜出,这无疑是观众走进电影院一种自然而然的期待。”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戴清说,创作者显然没有让这种期待落空,这归功于他们对历史真实敞开、真诚抒写的创作姿态。戴清对片中诸多情节设置印象深刻:青年毛泽东真诚地寻求革命道路、碰壁、思考,与杨开慧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朱德作为蔡锷将军旧部,在“讨袁”战役中一往无前、骁勇善战;蔡锷与小凤仙令人动容的爱情诀别;新文化运动闯将陈独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些艺术表现不仅充满了审美新鲜感,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创作者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真诚努力。”戴清说。 

        展现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十年

        从武昌城楼的第一声枪响到赵家楼的大火,从十月革命的炮声到南湖红船上的国际歌声,从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追求到对科学共产主义的探寻,大浪淘沙,九州震荡,影片《建党伟业》全景式地展现了1911年至1921年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十年。 

        “结构是最大的挑战,它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该片编剧董哲说。写剧本前,他们将1900年“庚子国变”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间的事件罗列了一个清单。主创们产生了几种意见,有主张从1919年开始的,有的认为从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开始合适,还有说应从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人占领青岛算起。几种方案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担心逻辑不完整。“影片不是纯粹为表现全国57个党员、13个代表如何建立起中国共产党的过程,而是要挖掘中国共产党在当时社会思想上、组织上、革命过程中诞生的必然性。”于是,从辛亥革命后的乱象纷纭、到五四运动后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再到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热血青春,影片三段式的结构脱颖而出。

        这仍然是一次艰巨的任务

        早在《建国大业》热映时,中影就有了为建党90周年拍摄献礼影片的打算。主创用一年的时间遍查史料,光是剧本就改了40稿。黄建新说,拍《建国大业》,我提前一个月才进组,时间紧迫。除几个主角,都是根据档期确定演员戏份。《建党伟业》的拍摄从容了许多。虽然参演的演员达170多个,选角却是按常规来,根据形象和表演综合考虑。 

        时间充裕了,但这仍然是一次艰巨的任务。作为华语影人一份最隆重的贺礼,《建党伟业》赴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浙江横店、湖南、长春、俄罗斯等实地取景,历时120天,完成2000多个镜头的拍摄。片中有大量场面宏大的戏份,五四运动中的一场甚至有几万名群众演员参与。影片片尾字幕包括演员在内有1000多人,副导演10个左右。影片还邀请了李少红、沈东、陆川三位导演帮忙,李少红负责在俄罗斯取景拍摄的部分,沈东负责朱德领导的一场战争戏,陆川负责陈独秀演讲的戏份。

        这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

        “那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是一个年纪轻轻做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时代。我们讲的就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韩三平对影片下了这样的注解。这不仅是因为当年参与建党事业的人都是青春年少,也不仅由于诸多青春偶像参演了影片,更是因为在那个乱象纷纭的时代里,人们身上所迸发出来的热血和激情。 

        扮演陈独秀的冯远征的激情演讲令人印象深刻。黄建新说:“有一场戏冯远征有六分钟的台词,副导演本来让他分成几段演,结果他太入戏了,忘记了副导演的嘱咐,情绪激昂,把嗓子都喊哑了,最终还是被强行喊停的。”为了将朱德的战将风采展现出来,演员廖凡危险动作都亲自上阵,从马上摔下来,肩部韧带拉裂,却在打了12个钢钉的情况下,坚持拍了7天。正是这些演员和他们所饰演的历史人物的热忱情怀,在这个火热的夏天带给观众火热的观影体验和特别的心灵震撼。(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李 蕾 本报通讯员 唐 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