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山东潍坊的诸城市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多村一社区”的形式,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收到一定效果,也引起了各个方面的关注。
诸城市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主要是“搭建一个平台、创新五个体系”。
搭建一个平台,就是创新社区化服务机制,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缺乏的问题,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诸城市从2007年开始推行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已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在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建设了208个社区,社区服务半径约2公里,涵盖5个左右村庄、1500户左右,并将每个社区确定为一个管理网格,选择一个适宜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设立医疗卫生、社区警务、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等八个服务站和便民超市、办事服务厅,把县级政府部门和镇街能够在社区办理的事项全部下移到中心,近距离服务农民。
创新五个体系,就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基层组织体系、公共政策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公共安全体系、思想文化建设体系。创新基层组织体系,探索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为纽带、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管理服务组织体系,特别是在社区设立党委或党总支,强化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服务功能。创新公共政策体系,共出台126个政策规范性文件,对社会管理服务相关政策进行规范。创新民生保障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就业服务、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六个一体化”,构建起城乡一体的民生保障体系。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建立群众诉求表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综治维稳、社会治安防控等机制,提高维护基层公共安全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新思想文化建设体系,以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完善文化设施为基础,弘扬具有诸城特色的文化和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思想文化建设成效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诸城市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平台,促进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在实践中已经见到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进步;整合了党的基层组织资源,改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优化了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诸城市的实践,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突出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重点,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提升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一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诸城的经验表明,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必须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始终,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做到决策让群众参与、过程让群众监督、效果让群众评判,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每一个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诸城市的“多村一社区”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的管理服务体制,公共服务资源下移为解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被边缘化”的问题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围绕社区化建设与服务、基层组织运行、民生事业发展、群众诉求表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网络监管等重点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起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扩大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覆盖面,满足各类社会群体的服务需求,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三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强化党委、政府的责任,加大对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投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放到基层和农村社区,将基本公共服务由城镇延伸到农村社区,着力改变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状况。
诸城市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符合中央要求,符合群众意愿,符合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为改变社会管理服务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子。
(作者系中央党校30期中青一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