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2日 星期日

    聚焦文化遗产日

    文明的守望

    全国各地以丰富多彩活动庆祝文化遗产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2日 04版)

        编者按

        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各地为宣传文化遗产保护而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种迹象表明:保护文化遗产,正在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本报记者从各地发回了相关报道。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近二百种珍贵善本典籍和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数十项非遗项目,在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之际在京城集体亮相。

        作为北京2011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活动,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最吸引市民关注。11日上午,位于北京市南部的永定门南广场人山人海。

        作为天津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6月11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推出《天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览》,展览通过400余幅照片和翔实资料,展示了天津市普查工作的历程和成果,让观众了解身边的“国宝”。

        奉贤滚灯、乌泥泾纺织技艺、锣鼓书、青浦田山歌、顾绣、鲁庵印泥、瀛洲古调琵琶、石氏伤科、嘉定竹刻……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上海以电影大片的方式拍摄、再现非遗技艺传承及其背后故事——系列专题片《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亮相荧屏。 

        在辽宁,众多市民11日一大早冒雨来到沈阳市文化活动广场,了解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辽宁省文化厅专门选调了一些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场展演。高跷秧歌、沈阳相声、二人转、奉天落子、抚顺地秧歌等喜庆热闹的节目轮番登场。

        广西11日举行了“民族团结跟党走——民俗踩街踏歌行”活动,它以广西原生态与民歌素材创作、改编的民歌合唱贯穿其中,将马山会鼓、宾阳彩架、靖西扮台阁、金秀瑶族黄泥歌舞,以及融水芦笙舞、邕宁女子八音等极具广西地方民族民俗特色的鼓、舞、乐呈现在观众面前。

        广州市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元帅府前启动,融入了纪念辛亥革命的内容,同时鼓励市民将绿道游与文物史迹融合,以时尚休闲的生活方式为媒介,让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生活。

        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1日在拉萨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介绍,为建立健全西藏非遗保护工作机制,今年1月,西藏自治区同意在自治区群众艺术馆成立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增加了人员编制。

        (参与采写记者:周玮、岳瑞芳、周润健、孙丽萍、郑茜、杜杰、刘金辉、李克瑶、吴小康、张莺、黄浩苑、德吉)

        中华典籍展现古代非遗风采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记者谌强)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日前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楼开幕。展览展示了古代典籍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并以分类与编年方式梳理了中国古代书籍雕版的脉络。

        河南:文化遗产重传承

        本报郑州6月11日电(记者刘先琴、崔志坚)围绕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河南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从5月下旬开始的一系列活动,突出了公众参与和理解传承。在新郑望京楼考古发掘工地,当地文物考古部门组织百名小学生走进现场;在“钧窑——柴烧日”活动中,公众代表现场感受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在免费开放的文博场馆里,若干件“镇馆之宝”则向群众讲述了“镇馆之宝的故事”。

        福建:“文化村官”拍摄非遗故事

        本报福州6月11日电(记者高建进)古朴的大源傩舞、精巧的畲族服饰、火红的元宵灯会、温馨的千人宴……在第六个全国“文化遗产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村官的非遗视角摄影展”在福建省博物院举办。在这个展览的征稿过程中,福建全省近千名农村文化协管员积极参与,共征集了4000多幅(组)照片。

        宁夏:“一日的提醒,每日的行动”

        本报银川6月11日电(记者庄电一)“文化遗产日:一日的提醒,每日的行动”,“当代人多些责任,后代人多些财富”……银川市文化街上今天悬挂的许多横幅,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在距此一街之隔的古建筑银川玉皇阁,自治区文化厅为纪念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保护文化遗产,正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动。

        济宁:主场城市活动举行

        本报济宁6月11日电(记者邢兆远)太白楼前,“保护文化遗产万人签名活动”激情踊跃;古运河岸边,文化遗产保护小志愿者联盟发出的倡议,情真意切……今天,来自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文物部门的专家、学者,与济宁市的9000名民众一起,参加了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江西:展示“非遗”保护成果

        本报南昌6月11日电(记者胡晓军)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江西各地纷纷举办活动,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里燃起了太平炉火,并为明代葫芦窑今年第2窑举行了盛大的点火复烧仪式;在浔阳名城九江,九江学院为该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新馆举行了开馆仪式,湖口青阳腔、武宁打鼓歌、瑞昌剪纸等国家级“非遗”在此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