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9日 星期四

    用生命呈现文学史

    本报记者 曹继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9日   06 版)

        《中国文学史新著》出版后在学界引起极大反响,其后获得了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贡献奖。熟悉成书经过的人都知道,章培恒先生用生命最后的时光呈现了这部170万字的著作。

        病榻上完成《中国文学史新著》

        章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96年出版,提出“文学的进步乃是与人性的发展同步的”,被学界一些学者誉为“石破天惊”之作,打破了文学史研究的旧模式,开创了新的研究格局和境界。

        章先生却并不满足。他认为,有些问题在此书中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如从形式的角度来探讨和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更具体地显示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等。

        11年之后的2007年,洋洋170万言的三卷本《中国文学史新著》的出版,再次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在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国文学史新著》责任编辑之一贺圣遂看来,《中国文学史新著》是章先生的心血之著,在170万字的内容中,至少有120万字由他撰写(独撰或合撰并定稿),其余部分也经过他的修改。 

        章先生在1999年被查出患了癌症,在病房里,他一直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因此这部《中国文学史新著》的不少统稿工作,是章先生在住院期间逐步完成的。

        “北上南下”完成《洪昇年谱》

        章先生从事关于文学史的个案研究是从1957年撰写《洪昇年谱》开始的,这也是他进行实证研究的一种尝试。

        年轻时,章先生对清代戏曲家洪昇产生了兴趣,但关于洪昇生平事迹的资料却极少。为此,章先生决心以洪昇为研究对象,厘清其生平经历、创作思想等情况,以填补文学史研究的空白。此后,他先赴洪昇生活过的杭州查阅相关文献,掌握了洪昇佚作等新材料;又赴南京、北京,查阅洪昇作品集——《稗畦集》抄本、《稗畦续集》刻本和《啸月楼集》的照片……先后查阅了400多种文集及相关资料,经过系统爬梳、分析和考证,五历寒暑,终于在1962年完成全书。该书不仅首次全面细致地记叙了谱主的家世背景、个人遭际、思想著述、亲友关系等,还就洪氏“家难”、洪昇对清廷的态度以及演《长生殿》之祸等诸多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将洪昇生平及其剧作研究推进了一大步。

        由于种种原因,这部书稿尘封了17年后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问世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称其“搜罗宏富、取舍谨严、考订翔实,论证有据”,1980年版《中国百科年鉴》将其列为1979年出版的研究中国文学遗产的四部优秀著作之一。

        用追问启发学生思考

        章先生曾表示,朱东润、蒋天枢和贾植芳三位先生对自己影响最大。贾先生住院后,章先生自己身体也不太好,可还是常常去医院看望。后来因为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了,他就请自己的学生代为探望。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郑利华教授说:“章先生一直都非常敬重他的老师,日前我去医院请章先生在文件上签字,他还打趣说:‘要是朱先生、蒋先生看到我的字,一定会说我的字写得不够好。’”

        章先生自己做老师后,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学生们回忆说:章先生的记忆力极强,上课时从不看讲稿却可以清晰、周密地陈述观点,所引史料、典故信手拈来。郑利华说:“那时上章先生的课很紧张,你想着一个问题已经明白了,可是经不起先生的追问,甚至可以问到你哑口无言。不过先生对学生总是抱着一颗平等、宽容之心,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他是用追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