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9日 星期四

    隐形的翅膀,带你飞!

    ——写在第四次全国残疾人事业工作会议召开之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9日   04 版)

        这是一组来自《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统计公报》的数据:

        1037.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累计完成423.6万例;

        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705所,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有2775个,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51.9万人;

        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79.7万人次;376.5万人次残疾人接受了职业教育和培训; 

        扶持贫困残疾人累计932.2万人次,其中618.4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开发实际脱贫……

        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却真实地反映了千万残疾人生活状况的改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进展。短短5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民生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广大残疾人不仅享受到了各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也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健全人共建和谐社会。

        康复服务受益面广

        康复服务,对身有残疾的人来说,就是重新获得新生的力量。

        魏玲,因“5·12”汶川大地震而高位截肢的花季女孩,3年来经历了大小手术20余次,如今的她通过在八一康复医院的康复训练,已经能够自己戴上假肢行走。“如果能回学校,我还从高二开始读,再考大学嘛。”这是魏玲的愿望。

        广州亚残运会游泳金牌的获得者李汉华,17岁时意外致残,跌入了人生的低谷,所幸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经过医院的康复治疗和亲人的鼓励,李汉华坚持每天训练,并一举在北京残奥会上夺得3枚奖牌。对未来,他充满期待,希望能在伦敦残奥会上为国争光。

        有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9.8万名聋儿接受了听力语言康复训练,7.8万名肢体残疾儿童接受了机构康复训练;41.6万名肢体残疾人接受了社区、家庭康复训练。5年来累计供应辅助器具514.7万件,装配矫形器7.7万例,为残疾人减免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12.1万例。

        就业网络覆盖全国

        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则是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有效手段。

        四川省武侯区的红牌楼街道在区残联的支持下,投资修建了“武侯区‘心灵驿站’益康盲人按摩中心”,聘请了从事盲人按摩工作多年的盲人刘静为负责人,并免费培训辖区的盲人,让他们在中心就业。

        陈西通是肢体残疾人,家在河北省青县清州镇。2006年县残联安排他到洪胜计算机培训学校学习机箱制图专业,毕业后在三盛计算机培训学校任教。2008年和2009年陈西通先后贷款4万元,和朋友合资干起了机箱厂,机箱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好,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以上。

        5年间,随着残疾人就业促进和就业保护法规政策的日趋完善,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019个,为各类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盲人按摩事业稳定发展,培训各类盲人按摩人员8.9万名,盲人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机构分别达到1161和1152个。

        多种保障多项惠民

        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他们希望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在生活、就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家住安徽省马鞍山市彭山社区的肢残人王献英,2005年下岗之后,生活基本没了来源。残联得知情况后,为其提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金,还上门为其免费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方便了王献英出行。王献英非常感动,她感谢政府和残联的照顾,感谢这项政策对她的帮助,她觉得现在生活很踏实,也很满足。

        “我真的没想到,智障的儿子居然去了世博会,这全托了宁波托养中心的福呀!”浙江省宁波市的老陆对残联的工作人员表达着感激之情。他的两个孩子一个是脑瘫儿,另一个是智障、腿残儿。一直照顾两个孩子的爱人2009年患脑溢血去世了,残联工作人员就建议他,将脑瘫的大儿子托养到江东嘉和颐养院,先天性智障并腿有残疾的小儿子托养到“阳光驿站”,费用都由政府负担,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王献英是得到定期补助的160.3万城乡残疾人中的一员,老陆的儿子们也是14.5万托养残疾人中的两位幸运儿,他们都是“十一五”期间残疾人社会保障坚持普惠加特惠、一般制度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原则的受益者。五年间,通过采取优先纳入、应保尽保、分类救助等形式,城乡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帮助残疾人积极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残疾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基本保障需求制度建设凸显成效。

        不久前国务院讨论通过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又描绘了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的美好蓝图: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建立起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