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搭建实践平台 提升创新教育

    ——辽宁工业大学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7日   03 版)
    实验教学
    辽宁工业大学图书馆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建立具有地方工科大学特色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符合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台了《关于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工程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教育体系。

        一、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主要内容,构建三个层面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是辽宁工业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主要基础课中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学校出台了《关于在主要基础课中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的实施意见》,长期贯彻执行。自2008年以来,辽宁工业大学每年有8000多人次参加基础课科技竞赛活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二是每个专业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学校要求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建立学院层面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机制,每个专业至少要确定一个科技竞赛项目,每年组织一次竞赛活动。如,汽车学院开展了“大学生汽车专业技能与创新设计竞赛”,机械学院开展了“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化工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经管学院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等。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竞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围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广告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大赛,组织和策划好各类校级竞赛。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围绕高水平大赛开展教学活动,并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成绩,在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时列为加分指标。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

        1、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近年来,辽宁工业大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一是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角度来更新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注重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强化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积极推进高水平工程训练中心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二是重新制定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课程设计题目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内容必须体现出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应用有关资料数据和相关理论进行工程问题的设计计算,制定工艺、设备、结构等设计方案,绘制工程图纸等,学生要掌握有关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学会撰写规范的设计报告;指导教师要实行跟踪式指导,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革课程设计成绩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设计答辩环节,引导学生把设计重点放在创新与应用上;三是学校重新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通过中期检查制度、二次答辩制度、内外审制度等措施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同时为了提高选题质量,学校实行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与审查制度,要求题目要紧密结合各行业的生产实际,内容要体现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投入,要求指导教师采取跟踪式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查,督促学生按期完成阶段任务。

        2、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

        从2010年起,学校每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立项资助100项左右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项目申请者为学有余力且主修专业课程成绩良好的全日制非毕业年级的本科学生,并以团队申请为主。立项范围包括发明、创作、设计类项目,应用性、创新性研究类项目,参加国家、省级有关竞赛的前期研究项目,社会调研项目,以及其它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该培养计划与本科生专业导师制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

        三、调整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考试方法改革

        1、调整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和教学内容

        传统的专业选修课设置方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着不适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弊端。教学计划中提前几年安排好的课程名称和内容在开课时往往已经落后,加上开课教师大多是资历不深的年轻教师,使得大多数学生修选修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学分,没有起到拓展视野、增强能力的重要作用。

        辽宁工业大学自2008年开始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一是改革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各专业在规定的学分内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要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知识和素质的需求,及时反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二是改革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各专业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课堂研讨、现场教学、实验操作与分析、课外文献检索阅读等方式。三是开设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原则上要由具有较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也可聘请校外专家来校开设专业选修课。学校要求各学院通过定期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参加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和请优秀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到校讲学及座谈等形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开设课程。

        2、推行考试方法改革,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考试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原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核心是摒弃简单的、只用一次期末闭卷考试评价学生的办法,大力推行形成性评价。

        辽宁工业大学校自2005年起,积极开展了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重要基础课以“平时+期中+期末”的考试方式为主,专业课则根据课程性质实行“设计+笔试”、“平时+上机+笔试”、“答辩+笔试”、“平时+作品+方案评析”、“小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多种考试方式。学校特别强调专业课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专业课考试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等题型,多采用平时测验、大作业、课程论文、实践操作等基于形成性评价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手段。通过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

        四、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1、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及早参加科研及工程实践活动,辽宁工业大学实施了本科生专业导师制度。具体做法是:本科生在完成两学年的基础阶段学习后,学习成绩优良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可申请参加相应导师的课题组。专业导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或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工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专业导师也可以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与以上项目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目前,学校已有263位教师担当本科生专业导师,参与导师课题组学生1117人。

        2、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为此,辽宁工业大学完善了教师培养培训与考核机制。建立了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制度、教学基本功考核制度、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制度、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制度等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措施。建立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与考核的长效机制。

        “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是学校在教师中定期开展的教学大赛活动之一。由于竞赛题目侧重于与本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综合性题目,竞赛的主要内容是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设计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参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学校一般要求50岁以下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有关培训,并参加学校组织的大赛活动。学校还将教师参加专业综合能力竞赛获奖列为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的指标之一。目前,各个学院都制定了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考核工作计划和方案,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