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434 李桓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31日   31 版)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桓英,1946年留学美国,1950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技术专家,1958年毅然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投身到麻风病防治事业上。半个世纪,她的足迹几乎遍布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17个地州、59个县的每一个村寨,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爱,为千千万万麻风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年届九旬,她依然坚持奋战在麻风病防治的第一线。

        1979年春天,李桓英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三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为了拉近与麻风寨人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们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让病人感动不已。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李桓英就亲自上门送药,苦口婆心地劝说。半年、一年、两年、五年……这期间,李桓英每年都去西双版纳,查看每一个病人的疗效。在她的精心诊治下,成千上万的麻风病患者恢复健康,重获新生。一位康复的麻风病人紧紧握着李桓英的双手,热泪盈眶地说:“麻风病把我们变成鬼,是您把我们变成人。”在深入麻风病区的途中,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李桓英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1989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车翻越雪山时掉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这一次,她的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骨折,头部缝了7针,她缠着厚厚的绷带、打着石膏继续工作。

        1982年,李桓英率先在国内开展非隔离的短程联合治疗,使全国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并经过10年检测,年复发率仅为0.03/100,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复发率1/100的标准,解决了麻风病防治的世界性难题,现已在全世界推广。1996年,她又率先在国内开展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实现了麻风病的早发现、早治疗。1998年,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在北京召开,李桓英作了《在云南实施麻风病防治特别行动计划的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李桓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医学基金会首届“‘圣洁杯’医德医风奖”,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