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307 王文彬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31日   22 版)

        王文彬,男,汉族,1926年12月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龙家店镇汪上村村民。

        “要把烈士的墓地照顾好”——这是部队首长的嘱托,也是王文彬的承诺。1948年,王文彬亲手安葬了攻打后封台火车站战斗中牺牲的华北野战军第四旅23位烈士。从那一天起,他怀着对英烈的敬仰,守着那份沉甸甸的承诺,毅然肩负起照看烈士墓的责任。这一守,就是63年。

        “王文彬对待烈士墓胜过自家祖坟。”汪上村的乡亲们这样说。1949年秋发大水,地处低洼的两座墓被淹没在洪水中。他心急如焚,带人在齐腰深的水中忙了一天,顶着雨将坟迁了出来。上世纪50年代末和“文革”期间,村里曾两次启动平坟,都因他的劝阻而作罢。他抖动着那张发黄的名单说:“再缺地,咱也不能对不起烈士!”近几年,个别人受利益驱使到墓旁挖沙取土,他坚守现场,语重心长地告诫挖沙人:“河沿旁埋的可都是烈士、忠骨啊!”

        王文彬始终牵挂着长眠在身边的烈士。六十三年如一日,他隔三差五就到墓地走一走、看一看,或拔拔草,或在坟前长久地伫立。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每年的清明节,都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和学生来墓地祭扫、献花。

        王文彬是村里唯一了解所有烈士情况的人。随着时间推移,看到墓前的木牌已被风雨剥蚀,他十分担心烈士们的事迹以后失传。2007年,他和村里的其他老人一道奔走呼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查证相关史料后,民政部门整修了烈士墓并竖立了墓碑,高大雄伟的墓碑上铭刻着战役经过和烈士们的事迹。

        王文彬心底还留有一丝遗憾,就是寻找18位烈士的名字。部队撤离前留下的烈士名单在战乱中不知去向,1949年的一场大水又冲毁了大部分烈士墓前的木牌,洪水过后找到的只有镌刻夏凤祥、封跃先、郭玉忠和朱兴山烈士姓名的几块木牌。他重新将其一一竖立在各自的墓前,又凭记忆找到并复原了其他烈士墓。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名烈士家属辗转寻找而来,他凭记忆帮着确认墓冢并帮其将烈士遗骨迁走。剩下的18座烈士墓渐渐对不上号了,但守护英灵,寻找18位烈士的名字,始终是他不变的信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