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31日 星期二

    342 郑定祥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31日   26 版)

        郑定祥,男,汉族,1953年6月生,重庆市忠县涂井乡青坪村三组村民。

        郑定祥是重庆市万州街头“棒棒军”中的一员,为了送还走散雇主的货物,他顾不上照料生病的老伴,在数九寒天里苦苦寻找,终在半个月后将价值一万余元的货物“完璧归赵”。家境清贫的他,以诚信展示了普通人“缺钱不能缺德”的崇高境界。

        2011年元旦下午4时多,在小天鹅市场有人出10元钱叫老郑挑两包货物到高笋塘女人广场。老郑爽快地担起货物跟在雇主身后,都没来得及看清雇主的相貌。雇主在前带路,郑定祥紧随其后。可在他放下担子擦了擦汗准备再出发的时候,却发现雇主不见了。手头没有雇主的联系方式,这可把他急坏了,他在小天鹅市场附近一直等到天黑,也没等到雇主出现。有人劝老郑先把衣服拿回家,但老郑怕雇主万一回来找不着着急,决定先把东西交到附近女人广场物业管理办公室,请他们留意丢失货物的雇主。 

        第二天,郑定祥一早就来到女人广场物业管理办公室,得知没有人前来寻找货物后,他又找到高笋塘派出所,希望民警出面帮忙找失主。然后自己穿街走巷打听丢失货物的雇主,但带病的老郑在风雪里奔波了一天,没有找到失主的任何线索。接下来的几天,郑定祥到处奔波,苦苦寻找失主,却一直没有雇主的音讯。最后,郑定祥决定把事情经过告诉当地报社,依靠媒体的力量来寻找雇主。他说:“虽然我家里生活很困难,可缺钱不能缺德。”

        苦苦等待半个月之后,失主广西客商陈贵喜终于现身了。他当场拿出500元钱感谢老郑,但老郑拒绝了,只要了那10块钱的搬运费。

        两大包货物用编织袋包装,透过缝隙能看到里面是崭新的羽绒服。与崭新羽绒服形成鲜明对比,郑定祥只穿了3件单薄的衣服,袖口和前襟处早已磨破。就在郑定祥苦苦寻找失主的时候,老伴周淑英突发尿结石和肾结石,住进了医院。他接到电话,左右为难。丢失货物的雇主还没找到,家里老伴住院需要花钱,而手头只有回家的车费。面对困难的家境,看着到手的“横财”,郑定祥并不动心。他说:“做生意,哪怕是当‘棒棒’,也得凭良心做事。”

        郑定祥依旧在万州走街串巷地干着老本行。不过也许是由于“名气大了”,大家有活儿都愿找他来干。“比以前更累了,但赚得也多了啊。”郑定祥笑着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