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带着对汶川地震灾区孤儿们的惦念,记者一行前往四川双流的安康家园,见到的是孩子们爽朗的笑容,健康的体魄。访谈后感到:孩子们在这里抚平了心灵创伤,培育了理想和希望,在安康妈妈、老师和各界爱心人士的关爱下,他们正健康、茁壮地成长。
爱心铸就安康家园
“5·12”汶川大地震后,很多失去亲人的孤儿无家可归,成为抗震救灾中的一大难题。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决定,尽快建立福利设施收养这些孤儿、单亲、特困儿童。山东日照钢铁集团公司领导也在紧急关头首期捐助3000万元,设立“安康家园专项基金”,全力协助中国儿基会做好地震孤困儿童的安置工作,他们把集团刚盖好、还未及分的职工宿舍稍作改造,用做安置这些孩子的安康家园。日照的安康家园,自2008年5月20日开工,到5月31日第一批灾区儿童入住,只用了短短10天时间。地震中失去家庭和亲人的586名孤困儿童在日照安全入住,另转移出的126名灾区儿童被安排到北京临时过渡学习生活,从而解决了这些孩子的临时安置难题。
为便于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解决他们思乡等问题,日照钢铁集团公司再次捐资近1亿元人民币,在四川成都市双流县新建“安康家园”、“新棠湖小学”,扩建“九江中学”。在四川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工程2008年10月15日奠基;2009年8月,总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的生活设施齐全、教育资源丰厚、教学设施先进的双流安康家园及学校便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灾区的孤困儿童从日照移居到家乡的安康家园,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接力下,他们开始了新的学习和生活。
记者在双流县的安康家园看到,这里生活设施齐全,4个孩子住一个房间。每间宿舍都配有卫生间、热水器、被褥、凉席、电扇等。家园里花草繁茂,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据了解,安康家园采取集中管理培养、驻地学校教育,孩子们早晨6点半起床、出操,白天统一上课、在学校的食堂就餐,晚上9点熄灯,行动以集体为单位,直至学生高中毕业。
安康家园还为每个宿舍配备一名专职“安康阿姨”,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负责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同时对孩子进行性格培育和文化教育,力求给孩子以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全部经过心理疏导及家庭护理知识培训的“安康阿姨”,每个周末,还要带领孩子们外出游玩或购物。没有外出打算的孩子,可以留在园内上各种兴趣班。
大家共同感到,孩子们最需要的是情感的呵护,家庭的温暖。他们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灾难,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创伤。要把震区儿童的心理重建作为工作重点。
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回到家乡的孩子们对新家精心布置,每个学生宿舍都有孩子们自己起的名字“米米屋”“听雨轩”,在314室“尔玛姑娘”的宿舍里,羌族姑娘王艳向记者展示了利用寒假绣的羌绣,初三将毕业的她告诉记者,特别感谢政府给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不然,她会读不起书。为了资助弟弟上大学,她要考幼儿师范。
13岁的钟青岑动情地说:“我感到很幸福,阿姨对我们很好,像妈妈一样。我们吃、住、行都不用愁,每月还有60元的零花钱,我只想考大学,报答好心人。”
住在命名为“幻城”的陈一文告诉记者,他家住青川,地震时上小学六年级,家中房屋震塌,父母双亡后,他与上高一的姐姐被安置到日照的安康家园,2009年回来。姐姐已在去年考上大学,每个月会来安康家园看望他,一文的理想是考上大学,并说这也是姐姐的希望。
家住北川的张洲瑞、邓永毅各自身着鲜艳的短衫来到记者面前,俩人都是12岁,上六年级,住在一个宿舍里,他们说有时会想家,但放假回家住后又特想安康家园。俩人把自己封为追梦少年,一个想长大后考军校,当解放军,一个想开飞机,但都说到工作后要给家园捐钱,帮助有困难的人。
这些孩子从失去父母、亲人和家庭时,满怀恐惧和悲伤,夜深人静时常常啜泣,或者终日沉默不语,有的甚至想轻生,正是安康家园的阿姨、管理人员以及学校的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全身心投入,让他们转变成为乐观向上,满怀理想和希望的孩子。
为了让灾区的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正常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新棠湖小学六九班的班主任黄虎老师还带领孩子们编排课本剧《明天会更好》,在排练演出中,孩子们加深了理解,化解了矛盾,加强了团结。
双流安康家园还开设了美术、声乐等10多个兴趣班,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并请来天津师大和北大六院、北师大的心理专家,给孩子们进行心理治疗,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孩子们的心理康复率在全国遥遥领先,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甚至优于当地普通家庭的孩子。
安康家园的亲情关怀、专家细心的心理疏导、军事化的训练、当地优秀教师的精心辅导、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让孩子们逐步走出地震的阴影,身心发生很大改观。有的同学荣获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有的同学荣获“成都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有的同学荣获成都市绘画比赛儿童组一等奖……去年9月,参加高考的33名安康家园学生有29名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他们将在日照钢铁集团的持续资助下完成大学学业。
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懂事了,在台湾风灾、海地地震、玉树地震中他们节省下零用钱,帮助受灾的小伙伴们,传递着幼小的爱心。
后续发展亟待研究
“安康家园”探索出了一条政府管理、企业出资、公益组织协调监督,共建爱心家园与和谐社会的模式。由于灾区儿童健康成长是一个长远工程,对他们的安置不仅靠爱心和热情,更要科学化。“安康家园”的后续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儿基会的一位专家指出,目前国内企业家大多采取现金捐助、专业慈善机构运营的模式,认为这样更有效率,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日钢的慈善则是国内第一次由企业全程参与的慈善捐助行动,企业的爱心和责任意识固然可贵,但这种模式有没有可复制性,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如何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都是一个大课题。比如:这种长期救助项目,遇到企业经营困难、自身难以为继怎么办?资助这些孩子直到完成最高学业有没有必要、标准又如何掌握?怎么从政策层面调动慈善机构、企业乃至全社会参与公益慈善的积极性?等等,都需要很好的研究探讨。
公益慈善已成为企业文化一部分的日照钢铁董事长、总经理杜双华表示:要将公益慈善常态化,使之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日照钢铁副总任三明坦言:“日钢投建了很多项目,也做了很多公益慈善方面的事情,但唯独这一项目最为特殊——耗时最长将达20多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最多;不管是在临时转移安置阶段还是在安康家园正式启用之后,甚至在今后运行过程中,都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日照钢铁集团公司都将持续资助安康家园的学生完成最高学业。”
本报记者 李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