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7日 星期五

    武汉东湖学院揭牌:

    与时俱进 人文日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7日 14版)
    生化学院学生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
    工学院学生在工程实训室编程
    绿色校园

        五月,清风和煦,鲜花似海。

        在日新月异的我国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南部新区,在碧波荡漾的汤逊湖之滨,一座座蓝瓦白墙、美轮美奂的建筑物,沐浴着夏日金色的阳光,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这里,是新近经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武汉大学东湖分校转设的一所新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武汉东湖学院。

        伴随着中华民族推翻封建帝制、义无返顾走向民主共和的步履,武汉大学成为国立四所大学之一,在南中国浩瀚的天空,高扬着传播新知识的旗帜,为国内外所瞩目。当改革开放汇成时代的主潮,教育部最先批准兴办的全国四所独立学院之一——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呈现于荆楚大地,担当起为新时代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

        百年风雨沧桑,百年文脉浩荡。国立武汉大学,见证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历史,留下了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校风,铸就了人文底蕴深厚、代代英才涌现的传统。源于武大、传承武大、别于武大、跳出武大,武汉东湖学院的前身——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兴办十年间,披荆斩棘,锐意进取,探索走出了“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科学办学新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独树一帜,始终行进在同类高校的前列,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今天,以创新开拓的崭新姿态,跃入我国普通高校序列的武汉东湖学院,正值国家全面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千载难逢之机遇,传承我国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之学风,更有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追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雄姿英发,生机盎然!

        新机制演绎无限领先

        独立二字,赋予学校全新的体制、无限的领先空间。一所大学,让师生在风景优雅的环境里教与学,至关重要;一所大学,让学生面对优秀、杰出的教师,至关重要;一所大学,让社会有着日渐增多的倚重专业,至关重要。新机制主导下的武汉东湖学院,追求一流的校舍、一流的师资、一流的专业,抓住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外部要件,领先创办一流的民办普通高校,可谓形美、形胜。

        以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规划,建设一流的新型校园。

        2003年7月,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校联合高科技企业田野集团,在襟江怀湖的武汉江夏大桥新区,征地1120亩,投资7亿多元,建设起独立的新校园。一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领衔,由华南理工大学规划设计院担纲设计的高起点、高标准的大学校园从此诞生。

        学院美,美在和谐——引汤逊湖水蜿蜒穿越盘桓,借起伏地势营造优美曲线,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此之谓也;学院美,美在独特——一次可容纳2万多人上课的3栋教学楼、可容纳4000人的图书馆、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面积40000多平米的运动场,一应俱全的多学科实验楼,整洁、宽敞的公寓式教师、学生宿舍,蕴含民族传统,浸润现代时尚,此之谓也;学院美,美在大气——南大门和东大门矗立着书写校名的高大石牌坊,由南向北的大道堪与机场跑道比肩,舒展豁达,寓意高远,此之谓也。

        今天,东湖学院大气优美的校园风光,让同类高校师生欣羡不已。

        以最优的方式,最好的选择,汇聚一流的教师队伍。

        学院办学者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理念:“聚业内英才以授业,揽学科精英为解惑。”他们登高望远,广纳贤良,与武汉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教学合作关系,组建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学风好的教师队伍。

        这里有业内活跃的名师——原中国英汉比译学会副会长郭著章,原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研究员石丹林,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军事工程项目的肖俊武,曾任教育部化学化工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潘祖亭,曾任武汉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的潘笑,造诣深厚、成果丰硕;这里有成长型的新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保险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一书的冯玥,参加省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多项重点项目研究的赵兴,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的沈凌,锐意进取、风华正茂。

        今天,东湖学院教师队伍之优良精干,为学之优、学之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以最新的眼光,最好的路径,主攻一流的教学专业。

        视野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学院办学者有着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他们千方百计加快学科建设,奋力打造同类学校名专业、名学科,进展喜人。

        精心谋划,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通信工程、生物技术和电子商务,三个专业一举进入首批湖北省重点培育的本科专业,无论是数量还是建设质量,均名列同类学校前列;率先突破,闯入省级精品课程领域——熊建强教授主持的“数据库技术应用基础”,十七名教师倾力共建,跻身省级精品课程领域,率先打破了湖北省独立学院的纪录;厚积薄发,十个校级特色专业呼之欲出——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闻学、艺术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特色鲜明,建设紧锣密鼓。

        今天,学院以专业建设为立校之本,在同类高校中领先起跑,引人注目。

        新思维释放无限创新

        民办普通高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高校公办模式,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诸方面,有着广泛、宽阔的可塑空间。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民办高校领域,怎样做才能奋力争先、永立潮头?武汉东湖学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新求异求变,以全新的思维和全新的探索,不断获得全新的办学进展。

        认识自我——确立科学的办学定位。

        武汉东湖学院出身名门,依托我国著名高校武汉大学的教学、科研、学术基础,平台之优、起点之高,为国内同类院校所倾慕。然而,处在与同类院校发展竞争的前沿,种种情形表明,东湖学院的办学定位并不能简单照搬优势母体高校。

        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学院确立了“充分利用举办单位优质教学资源,形成自身教学资源优势,打造优质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国家新兴高技术产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本科办学定位于培养“综合应用创新型人才”,专科办学定位于培养“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

        学院在此定位下培养的本、专科毕业生共计23000余人,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0%,高出国内同类院校10%以上,赢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由衷赞誉。

        把握现实——确立科学的培养方式。

        社会人才的多元结构和层次分工,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刚性需求。东湖学院扬长避短,形象地勾勒出“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为两翼。对此,院长傅功成解释说:“将学生比喻为展翅的雄鹰,思想政治品质是高昂的头,决定前行的方向和开阔的眼界;专业知识是主体,可以强筋壮骨;文化修养和身心素质是两翼,坚定和有力地翱翔。”

        “一体两翼”指向明确,收效显著。学院每年有10%以上的学生被国内外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北大、清华、武大、华科大等国内名校。2008年以来,学院有20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级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大赛中获奖,在校生申请科技发明专利12项,发表学术论文、文章800余篇。

        挑战未来——确立科学的教学路径。

        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职业技能培训类和创业能力训练类是东湖学院开设的四类课程。在此基础上,学院又加大和改进了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确立了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路径。学院要求学生实践类课程课时不低于总课时的25%,这一标准超出了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指标。学院建立了“理论课对应设立实践环节,实践课项目具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为主,辅之以寒暑假社会实践,间或穿插课程实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以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学生进行最终检验。

        学院与上海多家知名酒店联手,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用一年时间在酒店现场接受授课,以此方案培养出来的几届毕业生在就业时十分抢手,用人单位十分满意。目前学院又面向全国选定了49个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训和实践基地。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考察认为,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的这一教学路径,在我国同类高校中有着标本意义。

        新起点萌生无限展望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步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极其难得的历史机遇。年初,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学习时报》撰文说:“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观照,阔步前行于我国民办高校序列的武汉东湖学院,被历史和现实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新的发展起点之上。何其有幸,何其珍贵!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武汉大学大气磅礴、目光长远。过往的精心培育与多方呵护,如今与良好的愿望一道,放飞着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这是一所百年名校的坦荡胸襟和宏大气魄,国人当不会忘怀,历史将大写一笔。

        教育部关怀多多、期望满满。在致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通知中,教育部寄语甚殷,希望武汉东湖学院“积极探索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指向科学。在湖北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跨越式发展中,明确要求民办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为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雄厚的人才资源。

        百舸争流,勇者优、智者胜。

        在武汉东湖学院东北角,一座新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科技楼。闻讯前来考察的省内外众多科研单位和企业,纷纷与学院达成合作实训协议。学院近期集中投资2.9亿元,进一步完善、加强学校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的硬件设施,进一步引进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占领学院转设新阶段竞争发展的高地,赢得领先一步、先行一步的主动权。

        在武汉东湖学院功能强劲的血管里,汩汩流淌着武汉大学健康的血液,延续着传承武汉大学丰厚教学资源的新篇章。转设协议中,武汉东湖学院与武汉大学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时提出写入“由武汉大学继续提供教学、管理咨询”的条款。并且写明“武汉大学继续向武汉东湖学院派出一名专职副校长,期限为三年,扶上马,送一程”。

        武汉东湖学院新的教学、科研规划中,着眼长远、竞争占优的举措业已谋划。先行——将学生就业的基本技能放在学校教育中完成;对接——与社会需求适应,引导学生掌握专门本领;立体——会计专业可以学习电算化,还可以涉足工程预算,依此类推,让各类专业学生具备立体的知识结构;多元——培养懂得法律的行政管理人员,擅长速记,有较强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法律工作者,依此类推,让各类专业学生一专多能,成为百变金刚。

        激情涌流,壮怀激越、前行豪迈。

        “母校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与武大、华科大毕业生一同参加就业竞争,我成为优胜者。”“母校培养了我的创新能力,有四、五家单位相中我,等我签约。”“我在母校得到了口译、笔译等多方面的锻炼,我的就业候选单位有好几个。”“广州几家单位同时给我录用意向,是母校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了我。”“我参加全国比赛,拿了好几项奖。用人单位特别欢迎。”学院应届毕业生李金龙、杨青青、张贝丽、弓雪和叶颖感慨不已。

        “我和一批在海外归国的青年教师,切身感受到学院新的办学机制的活力,看到了人生奋斗、奉献的美好前景。”学院从事计算机科学教学的青年教师赵莉激情满怀。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勉励应届毕业生,在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服务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院董事长周宝生说,“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我国高校教书育人的方向。我们要抓住转设武汉东湖学院新的发展机遇,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精心培养各类创新、创业型实用人才,奋力走在同类院校发展的前列!”

        武汉东湖学院十年奋进的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锐意改革、科学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我们有理由期待,致力于创办一流民办普通高校,武汉东湖学院与时俱进、人文日新,必将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