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别把文体教育变成点缀

    周继坚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26日   02 版)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

        专门发文对学生体育、艺术教育提出要求,足见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说实话,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因为跟升学关系不大,不少学校确实不够重视,应有的课时也往往被“语数外”等主要课程挤占。教育部将体育和艺术定义为“技能”和“特长”,就是要求学校对学生文体教育予以“同等对待”,保证学生参加体育和艺术学习的权利和时间。

        然而,这“一纸通知”能否得到执行,能否切实改变当前教育“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窘境,仍然让人心存疑虑。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主要功课的成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升学,也关系到教师考核和学校评价等诸多方面,要学校真心实意腾出时间来并不容易;另一方面,以行政考核的方式来推行“2+1项目”,又可能在学校形成“上级任务”式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挤占学生的学习和休息时间,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负担。

        这种担忧并非臆测。毕竟,在应试教学环境中,学校和教师都习惯以考试分数的形式来衡量教学成果。不搞评比考核,学校很可能应付了事;而采取评比考核,又可能使学生的个人兴趣被统一“绑架”。特别是在专门文件的要求下,学校很容易将体育、艺术教育纳入到考试体系中来。

        显然,教育主管部门也意识到此种困难的存在,因此特别要求认定标准和评定办法要“简易可行”。但如何“简易”,如何“可行”,没有明确的解释。具体到操作层面,就得靠学校的认识和实践。笔者认为,好事要办好,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比如,教育部门可以规定学校必须保障体育和艺术教育的课时,不必要求对学生体育、艺术学习的好坏进行成绩考核。对学生而言,需要突出的是“兴趣、爱好”,重在参与,而不是过分强调“技能、特长”,不宜强制。

        必须承认的是,以行政的手段来推行素质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大环境中的“非常”举措,需要直面“胳膊拧不过大腿”的尴尬。因此,要真正实现教育部门的初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须从大处着手。长远来看,改革教育选拔机制,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消除从学校到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应试教育冲动,才是根本之策;否则,只要“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模式不改变,素质教育就常常不免陷于原地踏步的境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